对于刚踏入财务领域的小白来说,编制会计分录可能是一头雾水,感觉无从下手。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思路,编制会计分录并没有那么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从0到1学会编制会计分录。
一、会计分录是什么?简单来说,会计分录就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列示出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打个比方,你开了一家小店,今天卖出去一件商品收到了现金,那这个经济活动就需要用会计分录来记录。在这个例子里,涉及到了“库存现金”账户和“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记录下来的这个过程就是编制会计分录。
二、借贷记账法是基础要编制会计分录,首先得了解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这里的“借”和“贷”只是一种符号,不要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资产类、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损益类账户比较特殊,收入类账户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为了方便记忆,大家可以把这个规律记成一个顺口溜:“资成费,借增贷减;负所收,贷增借减”。
三、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一)分析经济业务首先要确定这项经济业务涉及到哪些会计要素,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还是收入、费用和利润。比如,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这个业务就涉及到了资产要素中的“银行存款”和“原材料”。(二)确定账户根据经济业务对会计要素的影响,确定所涉及的会计账户。在刚才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的例子中,涉及到了“银行存款”账户和“原材料”账户。(三)确定借贷方向按照借贷记账法的规则,确定每个账户应借、应贷的方向。在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的例子中,“原材料”增加,属于资产增加,记借方;“银行存款”减少,属于资产减少,记贷方。(四)确定金额最后,确定每个账户应记录的金额。这个金额一般是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金额来确定的。比如,购买原材料花了10000元,那么“原材料”借方金额记10000元,“银行存款”贷方金额也记10000元。这样,这个会计分录就编制完成了,即:借:原材料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四、常见经济业务会计分录实例(一)筹资业务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资金100000元,存入银行。分析:这项业务涉及到资产要素中的“银行存款”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中的“实收资本”。“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实收资本”增加,记贷方。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100000 贷:实收资本 100000(二)采购业务企业从供应商处购买一批商品,价款5000元,尚未支付。分析:这项业务涉及到资产要素中的“库存商品”和负债要素中的“应付账款”。“库存商品”增加,记借方;“应付账款”增加,记贷方。会计分录为:借:库存商品 5000 贷:应付账款 5000(三)销售业务企业销售一批产品,取得收入8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分析:这项业务涉及到资产要素中的“银行存款”和收入要素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主营业务收入”增加,记贷方。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 8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8000
五、编制会计分录的注意事项(一)遵循借贷记账法规则这是编制会计分录的基础,一定要牢记各类账户的借贷方向规则,不能记错。(二)科目使用要准确要根据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准确选择会计科目。比如,不能把“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混淆使用。(三)金额要计算正确会计分录中的金额必须准确无误,否则会影响整个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总之,对于财务小白来说,编制会计分录是一个需要逐步学习和练习的过程。只要掌握了基本概念、借贷记账法规则以及编制步骤,多做一些练习题,就能从0到1熟练掌握编制会计分录这项重要的财务技能,为今后的财务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