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成本核算方法 >

成本核算方法对比,选对方法降成本!

2025-03-30 10:30

一、引言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成本核算如同精准导航系统,指引着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前行。准确的成本核算不仅能帮助企业清晰掌握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耗费,更是企业制定产品价格、评估经营效益以及做出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犹如不同的路径,会对企业成本计算结果产生显著差异,进而影响企业的利润表现和发展方向。因此,深入了解并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品种法

  1. 基本概念 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产业,例如发电、采掘等企业。这些企业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单一,生产周期较短,没有或很少有在产品。
  2. 成本计算流程 首先,按产品品种设立成本明细账,根据各项费用的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编制各种费用分配表,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直接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账;对于制造费用等间接费用,则先通过制造费用账户进行归集,月末再按一定的分配标准,如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等,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出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 案例分析 假设某水泥厂大量生产水泥,采用品种法核算成本。本月共生产水泥10000吨,发生直接材料成本3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100000元,制造费用200000元。则每吨水泥的成本计算如下: 总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300000 + 100000 + 200000 = 600000(元) 单位成本 = 总成本÷产量 = 600000÷10000 = 60(元/吨)
  4. 优缺点 优点在于成本计算方法简便,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够清晰反映产品成本构成。缺点是对于多步骤生产且生产工艺复杂的企业,无法准确反映各步骤成本情况,不利于成本控制和分析。

三、分批法

  1. 基本概念 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船舶制造、重型机械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这些企业生产具有特定性,每批产品生产工艺、数量等可能差异较大。
  2. 成本计算流程 首先,按产品批别设立成本明细账,对于各批产品的直接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计入该批产品成本明细账;间接费用则先通过制造费用账户归集,月末按照一定分配标准,如生产工时等,分配计入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出该批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3. 案例分析 某船舶制造企业承接一艘定制化船舶订单,采用分批法核算成本。该批船舶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成本5000000元,直接人工成本2000000元,制造费用3000000元。则该艘船舶成本计算如下: 总成本 = 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5000000 + 2000000 + 3000000 = 10000000(元) 单位成本 = 总成本÷产量(此例产量为1艘) = 10000000元/艘
  4. 优缺点 优点是能够准确反映每批产品的实际成本,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便于成本控制和考核。缺点是成本计算工作量较大,成本计算周期与生产周期一致,不利于及时计算成本和进行成本分析。

四、分步法

  1. 基本概念 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纺织、冶金、机械制造等。这些企业生产过程复杂,由多个生产步骤组成,且每个步骤都有半成品产出。
  2. 成本计算流程 分步法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产品加工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前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到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
    • 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只归集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不计算和结转半成品成本,只计算本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最后将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平行汇总,计算出最终产成品成本。
  3. 案例分析 以某纺织企业为例,生产过程分为纺纱、织布、印染三个步骤。假设本月生产过程如下: 纺纱步骤:投入直接材料100000元,直接人工20000元,制造费用30000元,生产出半成品纱线1000千克,完工转出800千克,月末在产品200千克,完工程度50%。 织布步骤:领用纱线800千克(成本120000元),投入直接人工30000元,制造费用40000元,生产出半成品布600米,完工转出500米,月末在产品100米,完工程度60%。 印染步骤:领用布500米(成本190000元),投入直接人工40000元,制造费用50000元,生产出成品印染布450米,完工验收入库。 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如下:
    • 纺纱步骤成本计算: 约当产量 = 800 + 200×50% = 900(千克) 单位成本 = (100000 + 20000 + 30000)÷900 = 166.67(元/千克) 完工半成品成本 = 800×166.67 = 133336(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 = 150000 - 133336 = 16664(元)
    • 织布步骤成本计算: 约当产量 = 500 + 100×60% = 560(米) 单位成本 = (133336 + 30000 + 40000)÷560 = 363.1(元/米) 完工半成品成本 = 500×363.1 = 181550(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 = 203336 - 181550 = 21786(元)
    • 印染步骤成本计算: 产成品成本 = 181550 + 40000 + 50000 = 271550(元) 单位产成品成本 = 271550÷450 = 603.44(元/米)
  4. 优缺点 逐步结转分步法优点是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便于进行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有利于各步骤成本控制。缺点是成本结转工作量大,若采用综合结转法,还需进行成本还原。平行结转分步法优点是各步骤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简化和加速了成本计算工作,能直接提供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成本资料。缺点是不能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资料,不利于各步骤的成本管理。

五、作业成本法

  1. 基本概念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适用于间接成本占比较高、生产经营活动复杂、产品多样性高的企业。
  2. 成本计算流程 首先,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将资源耗费归集到各资源库。其次,识别作业,建立作业中心,将资源库中的成本分配到各作业中心。然后,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如机器工时、人工工时、生产批次等,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最后,根据各产品消耗的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成本中。
  3. 案例分析 某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生产两种产品A和B,间接成本较高。企业识别出三项主要作业:机器调试、生产加工和质量检验。本月资源耗费及相关数据如下:
    作业 资源耗费(元) 成本动因 A产品 B产品
    机器调试 50000 调试次数 10次 15次
    生产加工 200000 机器工时 500小时 1500小时
    质量检验 30000 检验次数 20次 30次
    计算如下:
    • 机器调试作业成本分配率 = 50000÷(10 + 15) = 2000(元/次) A产品应分配机器调试成本 = 10×2000 = 20000(元) B产品应分配机器调试成本 = 15×2000 = 30000(元)
    • 生产加工作业成本分配率 = 200000÷(500 + 1500) = 100(元/小时) A产品应分配生产加工成本 = 500×100 = 50000(元) B产品应分配生产加工成本 = 1500×100 = 150000(元)
    • 质量检验作业成本分配率 = 30000÷(20 + 30) = 600(元/次) A产品应分配质量检验成本 = 20×600 = 12000(元) B产品应分配质量检验成本 = 30×600 = 18000(元) A产品总成本 = 20000 + 50000 + 12000 = 82000(元) B产品总成本 = 30000 + 150000 + 18000 = 198000(元)
  4. 优缺点 优点是能更准确地分配间接成本,提供更真实、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有助于企业进行定价决策、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缺点是实施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支持,且作业的划分和成本动因的选择具有一定主观性。

六、变动成本法

  1. 基本概念 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它适用于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等场景。
  2. 成本计算流程 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生产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变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作为期间成本,在发生当期全部计入损益。
  3. 案例分析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本期生产1000件,销售800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50元,固定制造费用总额20000元,单位售价100元,单位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10元,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10000元。 按变动成本法计算: 产品成本 = 1000×50 = 50000(元) 期间成本 = 20000 + 10000 + 10×1000 = 40000(元) 销售收入 = 800×100 = 80000(元) 变动成本 = 800×(50 + 10) = 48000(元) 贡献毛益 = 80000 - 48000 = 32000(元) 营业利润 = 32000 - 20000 - 10000 = 2000(元)
  4. 优缺点 优点是能清晰反映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便于进行本量利分析,为企业短期经营决策提供有用信息,有助于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缺点是不符合传统的成本观念,不能反映产品生产的全部耗费,不利于长期决策。

七、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1. 企业生产特点 如果企业是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品种法较为合适;若是单件、小批生产,分批法更能满足需求;对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分步法是较好选择。若企业间接成本占比高且生产复杂,作业成本法可能更准确。
  2. 企业管理需求 若企业注重短期决策和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法能提供有用信息。若需要准确核算各步骤成本及半成品成本,逐步结转分步法更适用。若想简化成本计算工作,平行结转分步法可考虑。
  3. 成本效益原则 选择成本核算方法时,要考虑实施成本和所能带来的效益。如作业成本法虽准确但实施成本高,企业需权衡是否值得投入。

八、结论

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决策。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生产经营场景和管理需求。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生产特点、管理需求及成本效益原则,审慎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以实现精准成本核算,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同时,随着企业业务发展和市场环境变化,成本核算方法也应适时调整优化,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