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财务岗位的应聘者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掌握财务成本控制技能,不仅能让求职者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于企业而言,财务成本控制关乎着运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具备这一技能的财务人员备受青睐。
二、财务成本控制概述
定义与范畴 财务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规划、调节,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偏差,使企业的实际成本控制在预定目标范围内。它涉及产品生产、采购、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例如,在产品生产环节,从原材料采购价格的谈判,到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的控制,都属于财务成本控制的范畴。
重要性 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财务成本控制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以一家制造企业为例,如果能够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合理采购原材料等方式降低产品成本,在市场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空间将得以扩大。同时,成本控制也有助于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应聘财务岗的角度看,掌握财务成本控制技能,意味着应聘者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出谋划策,自然更容易获得企业的认可。
三、财务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 成本预测 成本预测是成本控制的起点,它根据企业的历史成本数据、市场需求变化、生产技术发展等因素,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估计和推测。例如,一家服装制造企业计划推出新的产品线,在投产前需要预测原材料价格走势、人工成本增长幅度以及设备购置和维护成本等。常用的成本预测方法包括定量预测法(如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定性预测法(如专家判断法、德尔菲法)。
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建立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来预测成本。假设企业发现产品的生产成本(Y)与产量(X)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得到回归方程 Y = a + bX,其中 a 为固定成本,b 为单位变动成本。当企业预测未来产量时,就可以利用该方程预测相应的生产成本。
- 成本预算编制 成本预算是在成本预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成本控制要求,对一定时期内的成本费用进行预先规划和安排。它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企业通常采用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编制成本预算。
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例如,企业在编制销售费用预算时,不再参考以往年度的销售费用水平,而是重新评估各项销售活动的必要性和成本效益,如广告宣传活动、市场推广活动等,根据实际需求确定预算金额。
滚动预算则是使预算期始终保持为一个固定长度(如 12 个月)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每过去一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预算期末再补充一个月的预算。这种方法能够使企业的预算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及时反映市场变化,有利于企业动态地进行成本控制。
- 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类、归集和计算,确定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准确的成本核算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决策至关重要。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产业,如发电企业。以发电企业为例,其生产过程相对简单,产品单一,在成本核算时,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如燃料费、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归集到发电产品上,计算出单位发电成本。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产业,如定制家具制造企业。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组织生产,每批产品的生产工艺和成本构成可能有所不同。在成本核算时,针对每一批订单分别归集和计算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等。
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产业,如钢铁企业。钢铁生产需要经过炼铁、炼钢、轧钢等多个生产步骤,每个步骤都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分步法就是按照生产步骤归集和分配成本,先计算每个步骤的半成品成本,然后逐步结转,最终计算出产成品的成本。
- 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对成本形成过程和成本变动原因进行的分析,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历史成本等,找出成本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成本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比较分析法是将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历史成本或同行业先进成本水平进行对比,找出差异。例如,企业将本月的实际生产成本与上月的实际成本以及本月的预算成本进行对比,发现本月实际生产成本高于预算成本,进一步分析发现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的。
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成本相关的比率指标,如成本利润率、产值成本率等,来分析成本效益情况。成本利润率 = 利润÷成本×100%,该指标反映了企业每付出一元成本所获得的利润水平。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对比该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成本效益状况。
因素分析法是确定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并分析每个因素对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例如,产品成本受原材料价格、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人工单价、单位产品工时等因素影响。通过因素分析法,可以分别计算出这些因素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金额,从而明确成本控制的重点。
- 成本考核 成本考核是对成本控制效果的评价,通过设定成本考核指标,对各部门或个人的成本控制业绩进行考核和奖惩。合理的成本考核机制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的效果。成本考核指标通常包括成本降低额、成本降低率等。
成本降低额 = 预算成本 - 实际成本,成本降低率 = 成本降低额÷预算成本×100%。企业可以根据各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分别设定相应的成本考核指标。例如,对于采购部门,考核其采购成本降低额;对于生产部门,考核其产品生产成本降低率等。对完成成本考核指标的部门或个人给予奖励,对未完成的给予惩罚,从而促进企业整体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四、应聘财务岗时,财务成本控制技能的体现
简历制作 在简历中突出与财务成本控制相关的经验和技能。如果有参与过企业成本预算编制的项目,详细描述项目背景、自己在其中承担的角色,如负责收集各部门成本数据、协助编制预算报表等,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如成功降低了某项成本支出。若有成本分析的经验,说明运用的分析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如通过因素分析法找出影响产品成本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改进建议。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可以列举在学校学习期间参与的相关案例分析作业或实习期间接触到的成本控制工作。
面试环节 在面试过程中,当被问及对财务成本控制的理解时,要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其概念、重要性以及关键环节。例如,可以结合前面提到的成本预测、预算编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内容,有条理地进行回答。对于面试官提出的实际案例问题,如“假设企业近期成本上升,你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和控制?”,要能够运用成本分析方法,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流程、人工效率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比如,建议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估,寻找更具性价比的供应商;优化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生产环节以降低成本;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人工效率等。
五、结论
学会财务成本控制,对于应聘财务岗位的求职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体现了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还能为企业带来潜在的价值。通过掌握成本预测、预算编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关键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简历和面试中充分展示,求职者将在应聘财务岗位时更有底气,增加获得心仪职位的机会。同时,财务成本控制也是财务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为未来承担更重要的财务管理职责奠定基础。在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和企业运营需求下,持续学习和提升财务成本控制能力,将使财务人员始终保持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