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基础知识梳理
- 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法
会计等式是财务核算的基石,即“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而复式记账法是基于此等式,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购买原材料,这笔业务一方面使企业的银行存款(资产类账户)减少,另一方面使原材料(资产类账户)增加。在复式记账法下,就会在“银行存款”账户记录减少额,同时在“原材料”账户记录增加额。
- 会计科目与账户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如资产类科目有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负债类科目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每个账户都有借方和贷方,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则相反,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
二、财务报表解读
-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资产按照流动性由强到弱排列,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等,非流动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同样按偿还期限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则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构成、负债水平以及所有者权益的规模。例如,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若负债过高,则可能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 利润表
利润表展示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主要项目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通过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的对比,可以了解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情况。而各项费用的分析能帮助我们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问题。例如,若销售费用大幅增加,但营业收入并未相应增长,可能企业的销售策略存在问题。
-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核心业务产生的现金收支,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涉及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处置,如购置固定资产支付的现金,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则与企业筹集资金相关,如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分析现金流量表可以判断企业的现金创造能力,以及企业的资金来源和用途是否合理。
三、会计分录实操
- 销售业务
假设企业销售一批商品,售价为 10000 元,增值税税率为 13%,款项尚未收到。则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账款 11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300
当企业收到款项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11300 贷:应收账款 11300
- 采购业务
企业购入一批原材料,价款为 5000 元,增值税税率为 13%,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5000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50 贷:银行存款 5650
四、财务分析方法
- 比率分析
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各种财务比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常见的比率有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用于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 2 左右较为合适。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它剔除了存货这一变现能力相对较弱的资产,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通常速动比率应在 1 左右。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一般资产负债率不宜过高,否则企业财务风险较大。
- 趋势分析
趋势分析是对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观察其变化趋势。可以采用定基百分比分析,即选定一个基期,将各期数据与基期数据相比;也可以采用环比百分比分析,即依次将相邻两期数据相比。通过趋势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发展态势,如营业收入是逐年增长还是下降,成本费用的变动趋势等。例如,如果企业连续几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且增长率较为稳定,说明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阶段。
- 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将企业的财务数据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企业自身的预算数据进行对比。与同行业对比,可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例如,若企业的毛利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企业在成本控制或产品定价方面存在不足。与预算数据对比,则可以评估企业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五、应聘财务岗技巧
- 简历制作
在简历中突出财务相关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对于财务专业知识,可列举熟悉的会计准则、财务软件等。实践经验部分,详细描述在实习或工作期间参与的财务项目,如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等。例如,在简历中可以这样描述:“在[实习公司名称]实习期间,负责每月的费用报销账务处理,通过优化报销流程,使报销效率提高了 30%。”同时,简历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表述。
- 面试准备
(1)了解应聘公司的基本情况,包括行业地位、业务范围、财务状况等。可以通过公司官网、新闻报道等渠道获取这些信息。例如,如果应聘的是一家制造业企业,就要了解该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特点等,以便在面试中能更好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2)复习财务专业知识,准备常见的财务面试问题。如“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对财务分析指标的理解”等。对于这类问题,要回答准确、条理清晰。以“如何编制现金流量表”为例,可以回答:“首先确定直接法或间接法,直接法是通过现金收入和支出的主要类别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基础,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等项目,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然后分别确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最后汇总得出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展现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财务工作往往需要与其他部门协作,在面试中可以举例说明自己在以往项目中如何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共同完成任务。比如:“在[项目名称]中,与销售部门密切沟通,及时获取客户回款信息,确保应收账款的准确核算,同时与采购部门协作,合理安排资金支付供应商货款,保障企业资金流的顺畅。”
六、成本核算基础
- 成本的分类
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成本,如厂房租金、管理人员工资等。变动成本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如生产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混合成本则兼具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质,如水电费,其中有一部分是基本费用,属于固定成本,而超出一定用量后的部分则与业务量相关,属于变动成本。
- 成本核算方法
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企业。该方法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企业。它以产品的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各批产品的成本。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如纺织企业。分步法又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是按照产品加工的顺序,逐步计算并结转半成品成本,直到最后加工步骤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在计算各步骤成本时,不计算各步骤所产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其他成本,以及这些成本中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这些份额平行结转、汇总,即可计算出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通过系统学习以上财务知识,掌握应聘技巧,相信能为你应聘财务岗位增添有力的筹码,祝你在财务领域开启成功的职业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