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免安装在线记账平台 财务软件

掌握固定资产会计分录处理方法,轻松记账

2025-10-30 07:27

一、引言

在企业的财务核算中,固定资产占据着重要地位。准确处理固定资产的会计分录,不仅关乎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对企业的成本核算、资产运营分析等方面有着深远影响。对于财务人员而言,熟练掌握固定资产会计分录处理方法,是日常工作的关键技能之一。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固定资产在不同业务阶段的会计分录处理。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与会计分录

  1. 外购固定资产 当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时,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例如,企业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运输费5000元(不含税,税率9%),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 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05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450(13000 + 5000×9%) 贷:银行存款 118450 若购入的是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在安装过程中发生的安装费用等,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如企业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设备,价款200000元,增值税26000元,运输费8000元(不含税,税率9%),款项已付。安装过程中,领用本企业原材料10000元,应付安装工人薪酬5000元。 购入时: 借:在建工程 20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6720(26000 + 8000×9%) 贷:银行存款 234720 安装时: 借:在建工程 15000 贷:原材料 10000 应付职工薪酬 5000 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223000 贷:在建工程 223000
  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其成本,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以自营方式建造厂房为例,企业购入工程物资一批,价款300000元,增值税39000元,款项已付。工程领用全部工程物资,另外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批,成本50000元,计税价格60000元,增值税税率13%,支付工程人员薪酬80000元。 购入工程物资: 借:工程物资 3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9000 贷:银行存款 339000 工程领用工程物资: 借:在建工程 300000 贷:工程物资 300000 领用自产产品: 借:在建工程 50000 贷:库存商品 50000 支付工程人员薪酬: 借:在建工程 8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 80000 工程完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430000 贷:在建工程 430000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常见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1.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例如,企业有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率为5%。 年折旧率 =(1 - 5%)÷ 10 = 9.5% 月折旧率 = 9.5%÷ 12 ≈ 0.79% 月折旧额 = 500000×0.79% = 3950元 每月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使用)/管理费用(管理部门使用)/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等 3950 贷:累计折旧 3950
  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假设企业一辆运输汽车原价300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500000公里,预计净残值率为4%,本月行驶3000公里。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300000×(1 - 4%)÷ 500000 = 0.576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 = 3000×0.576 = 1728元 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1728 贷:累计折旧 1728
  3.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但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例如,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价8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0000元。 第一年折旧额 = 800000×(2÷5)= 320000元 第二年折旧额 =(800000 - 320000)×(2÷5)= 192000元 第三年折旧额 =(800000 - 320000 - 192000)×(2÷5)= 115200元 第四年、第五年折旧额 =(800000 - 320000 - 192000 - 115200 - 20000)÷ 2 = 76400元 各年每月计提折旧时,会计分录为: 借: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累计折旧
  4.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为分子、以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之和为分母的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 100% 月折旧率 = 年折旧率÷ 12 月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假设企业一项固定资产原价60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30000元。 第一年折旧率 = 5÷(1 + 2 + 3 + 4 + 5)× 100% = 33.33% 第一年折旧额 =(600000 - 30000)×33.33% = 189981元 第二年折旧率 = 4÷(1 + 2 + 3 + 4 + 5)× 100% = 26.67% 第二年折旧额 =(600000 - 30000)×26.67% = 152019元 第三年折旧率 = 3÷(1 + 2 + 3 + 4 + 5)× 100% = 20% 第三年折旧额 =(600000 - 30000)×20% = 114000元 第四年折旧率 = 2÷(1 + 2 + 3 + 4 + 5)× 100% = 13.33% 第四年折旧额 =(600000 - 30000)×13.33% = 76011元 第五年折旧率 = 1÷(1 + 2 + 3 + 4 + 5)× 100% = 6.67% 第五年折旧额 =(600000 - 30000)×6.67% = 38009元 各年每月计提折旧时,会计分录为: 借:相关成本费用科目 贷:累计折旧

四、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分录

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如,企业一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0000元,经测试其可收回金额为750000元。 应计提的减值准备 = 800000 - 750000 = 5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5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000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五、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分录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等。处置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1. 固定资产出售 企业出售一项固定资产,原价500000元,已提折旧30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出售价款250000元,增值税22500元,款项已收存银行。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0000 累计折旧 300000 贷:固定资产 5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 借:银行存款 272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2500 (3)结转处置损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贷:资产处置损益 50000
  2. 固定资产报废 企业一台设备提前报废,原价400000元,已提折旧3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报废时发生清理费用5000元,残料变价收入8000元,款项均通过银行收付。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0 累计折旧 350000 贷:固定资产 400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3)收到残料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8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0 (4)结转处置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47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7000
  3. 固定资产毁损 企业一仓库因自然灾害毁损,原价600000元,已提折旧20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经保险公司核定应赔偿损失250000元,尚未收到赔款,残料变价收入10000元已收存银行,发生清理费用3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1)将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累计折旧 200000 贷:固定资产 600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3)收到残料变价收入: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000 (4)确认应收保险公司赔款: 借:其他应收款 25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50000 (5)结转处置损益: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143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43000

六、结论

固定资产会计分录处理贯穿于固定资产从取得、折旧、减值到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财务人员只有熟练掌握不同业务场景下的会计分录处理方法,严格遵循会计准则,才能准确记录企业固定资产的财务信息,为企业的财务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实际工作中,还需不断学习和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化,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企业业务环境。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侵删——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
账号注册
账号: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立即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