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存货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财务记账选择的大框架下,做好存货管理是企业实现稳健发展的关键步骤。合理的存货管理不仅能够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还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存货管理的重要性
- 对财务状况的影响 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据重要位置,其价值的准确计量和合理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产总额。若存货管理不善,出现存货积压或短缺,将导致资产虚增或虚减,进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例如,过多的存货积压会使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降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 对经营成果的影响 存货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销售成本和利润。通过合理控制存货采购、存储和发出等环节,能够有效降低存货成本,提高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比如,采用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准确预测存货需求,避免不必要的存货采购,可降低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
三、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按照存货购入的先后顺序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这种方法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使发出存货成本偏低,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从而导致利润虚增;反之,在物价持续下跌时,会使发出存货成本偏高,期末存货成本偏低,利润减少。例如,某企业 1 月 1 日购入 A 材料 100 件,单价 10 元;1 月 10 日购入 A 材料 200 件,单价 12 元。1 月 15 日发出 A 材料 150 件,按照先进先出法,发出存货成本 = 100×10 + 50×12 = 1600 元。
- 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分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在月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以此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依据。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每次购入存货后,立即计算新的加权平均单价。加权平均法计算较为简便,且在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时,能使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较为均衡。例如,沿用上述例子,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单价 = (100×10 + 200×12)÷(100 + 200)≈11.33 元,发出存货成本 = 150×11.33 = 1700 元(保留整数)。
- 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位价值较高、数量较少且易于辨认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例如,某珠宝店销售一颗特定的钻石,其购入成本为 50000 元,销售时就按照该成本结转销售成本。
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存货的特点、市场价格波动情况以及财务核算要求等因素,合理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在物价波动较大时,采用加权平均法可能更能反映存货的实际成本;而对于价值较高、数量较少的存货,个别计价法更为合适。
四、存货盘点
- 存货盘点的目的 存货盘点是对企业存货数量和价值的实地清查,目的在于确保存货账实相符,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存货积压、毁损、被盗等情况。通过盘点,能够准确核算存货成本,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例如,某企业在盘点过程中发现一批存货因保管不善发生毁损,及时进行处理,避免了存货价值的虚增。
- 存货盘点的方法 (1)定期盘点 定期盘点是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对存货进行全面盘点,如每月末、每季度末或每年末。这种方法便于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和管理,但可能会因时间间隔较长,无法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的问题。例如,一家服装企业每月末对库存服装进行盘点,以便准确核算当月的销售成本和库存余额。 (2)永续盘点 永续盘点也称账面盘点,是对存货的收发结存进行随时记录,并定期与实地盘点结果进行核对。这种方法能够及时反映存货的增减变动情况,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例如,某电子产品企业采用永续盘点法,通过库存管理系统实时记录每台电子产品的出入库情况,财务人员可随时了解存货的实际数量和价值。
- 存货盘点结果的处理 当盘点结果与账面记录不一致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若盘盈,应冲减管理费用;若盘亏,属于自然损耗等正常原因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应考虑是否需要转出进项税额。例如,某企业盘点发现盘盈甲材料 10 件,经查明是由于计量误差导致,经批准后,借记“原材料——甲材料”,贷记“管理费用”。若盘亏乙材料 5 件,属于保管不善被盗,经批准后,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原材料——乙材料”,同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五、存货管理与成本控制
- 采购成本控制 合理规划存货采购量是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通过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和付款条件。同时,采用经济订货量模型(EOQ)等方法,确定最优采购批量,降低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之和。例如,某企业通过与供应商协商,将采购价格降低 5%,同时根据 EOQ 模型优化采购批量,使每年的采购成本和存储成本总和降低了 10%。
- 存储成本控制 优化仓库布局,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降低仓储费用。加强存货的日常保管,减少存货的毁损和变质。对于易损、易变质的存货,应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例如,某食品企业通过优化仓库布局,将仓库面积利用率提高了 20%,同时加强对食品的保鲜管理,减少了因变质导致的存货损失。
- 缺货成本控制 准确预测存货需求,避免因存货短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建立安全库存机制,当存货数量低于安全库存时,及时补货。例如,某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生产计划,准确预测零部件需求,并设置合理的安全库存,有效避免了因缺货导致的生产线停工。
六、存货管理与资金流转
- 存货占用资金的分析 存货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分析存货资金占用情况有助于企业合理安排资金。通过计算存货周转率等指标,了解存货资金的周转速度。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资金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管理效率越高。例如,某企业上年度营业成本为 1000 万元,年初存货余额为 200 万元,年末存货余额为 300 万元,则平均存货余额 = (200 + 300)÷2 = 250 万元,存货周转率 = 1000÷250 = 4 次。
- 加速存货资金流转的措施 (1)优化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产品和半成品的积压。例如,某制造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将生产周期缩短了 20%,减少了在产品的资金占用。 (2)加强销售管理,提高销售预测准确性,及时清理积压存货。通过促销活动、拓展销售渠道等方式,加快存货的销售速度。例如,某服装企业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提前规划产品款式和数量,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渠道,快速清理积压库存,加速了资金回笼。
七、结论
在财务记账选择中,做好存货管理至关重要。从存货计价方法的合理选择,到存货盘点的有效实施,再到与成本控制和资金流转的紧密结合,每个环节都相互关联,共同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加强存货管理,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