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对于初涉财务领域的小白们来说,财务法律知识是开展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石。了解并掌握重要的财务法律知识,不仅能帮助大家合规地处理日常财务事务,还能有效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为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财务稳健运营保驾护航。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学习一些关键的财务法律知识。
二、会计法规
- 《会计法》 《会计法》是我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它明确规定了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内容。对于财务小白而言,首先要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例如,会计凭证必须真实、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每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原始凭证要仔细审核,确保其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原始凭证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出具单位印章。原始凭证金额有错误的,应当由出具单位重开,不得在原始凭证上更正。
在会计监督方面,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 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目前我国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基本准则是纲,它规范了财务报告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分类及其确认、计量原则等。例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可靠性原则,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具体准则是目,针对具体的业务制定规范。以固定资产准则为例,它规范了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当企业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时,要按照准则规定,确定其初始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在后续计量中,要按照规定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常见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三、审计法规
- 内部审计相关法规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法规要求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
例如,内部审计人员在对企业财务收支进行审计时,要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通过对财务报表、会计凭证等资料的审查,核实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有无截留、隐瞒收入的情况;审查各项支出是否合规,有无虚列支出、浪费等现象。同时,内部审计还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找出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 外部审计相关法规 外部审计主要是指注册会计师审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要遵循《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然后,根据评估的风险,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是为了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质性程序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例如,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应收账款进行审计时,通常会采用函证的实质性程序,向债务人发函询证应收账款的余额,以证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四、票据法
- 票据的种类及相关规定 票据主要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汇票又分为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银行汇票是由出票银行签发的,由其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其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本票是由出票人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在我国,本票仅限于银行本票。支票是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 票据的出票、背书与承兑 票据的出票是指出票人签发票据并将其交付给收款人的票据行为。出票人必须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并按照所记载的事项承担票据责任。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者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背书应当连续,即转让票据的背书人与受让票据的被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依次前后衔接。承兑是指汇票付款人承诺在汇票到期日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付款人承兑汇票后,应当承担到期付款的责任。
例如,当企业收到一张商业承兑汇票时,要仔细审查汇票的各项要素是否齐全,背书是否连续等。如果企业要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其他企业,要按照规定在汇票背面进行正确的背书,注明被背书人名称、背书日期并加盖企业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章等。
五、合同法规
- 合同的订立与效力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财务工作中,经常会涉及到各种合同,如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借款合同等。合同的订立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内容具体确定;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合同的效力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和效力待定合同。有效合同是指具备了合同的生效要件,能够产生合同当事人预期法律效果的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严重欠缺有效要件,在法律上不按当事人之间的合意赋予其法律效力。例如,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无效。可撤销合同是指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合同归于无效的合同。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力能否发生,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才能生效。
- 合同的履行与违约责任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在财务相关合同中,如采购合同,采购方有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货款的义务,销售方有按照合同约定交付货物并提供相关发票等凭证的义务。如果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例如,在一份销售合同中,销售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交付货物,导致采购方生产延误,采购方有权要求销售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因生产延误造成的损失等。财务人员在处理这类情况时,要依据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规定,准确核算损失金额,协助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结语
财务法律知识是财务工作的重要支撑,对于财务小白来说,只有扎实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合规操作,防范法律风险。随着财务工作的不断深入和企业业务的日益复杂,大家还需要持续学习和更新财务法律知识,以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为各位财务小白开启一扇了解财务法律知识的大门,助力大家在财务领域顺利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