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盘点方法与流程大揭秘,财务人必看!
一、引言 存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数量和价值的准确核算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存货盘点则是确保存货账实相符的重要手段。对于财务人员而言,深入了解存货盘点的方法与流程,不仅有助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还能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二、存货盘点方法 (一)实地盘存制
- 概念 实地盘存制是指在期末通过实地盘点实物,确定存货的数量,并据以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下,平时只记录存货购进的数量和金额,不记录发出的数量和金额,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存货的实际结存数量,并乘以其单位成本,计算出期末存货成本,然后倒挤出本期发出存货的成本。
- 计算公式 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 期初存货成本 + 本期购进存货成本 - 期末存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 期末实地盘点存货数量 × 存货单位成本
- 优点 核算工作相对简单,工作量较小。因为平时不需要记录存货的发出情况,只在期末进行一次实地盘点即可计算出本期发出存货成本。
- 缺点 (1)不能随时反映存货的收发存动态,不利于存货的日常管理。由于平时不记录发出存货情况,财务人员无法实时了解存货的库存状态,难以及时对存货的采购、生产等进行合理安排。 (2)以存计耗或以存计销,容易掩盖存货管理中存在的自然损耗、丢失、被盗等问题。如果存在这些情况,都将计入本期发出存货成本,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同时也无法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的漏洞。
- 适用场景 适用于那些自然损耗大、数量不稳定的鲜活商品等存货的核算。例如水果批发商,由于水果容易腐烂变质,数量难以精确控制,采用实地盘存制可以简化核算工作。
(二)永续盘存制
- 概念 永续盘存制也称账面盘存制,是指对存货的增加和减少,都要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进行连续登记,并随时在账面上结算出各项存货的结存数的一种方法。
- 计算公式 期末存货账面余额 = 期初存货账面余额 + 本期增加存货金额 - 本期减少存货金额
- 优点 (1)能随时反映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便于加强存货管理。财务人员可以通过账簿记录实时掌握存货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存货数量异常等问题,为存货的采购、生产、销售等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通过账实核对,可以及时发现存货的溢余或短缺,有利于查明原因,明确责任。由于永续盘存制下账面记录与实际盘点结果可以随时对比,一旦发现差异,能够迅速排查原因,确定是管理不善还是其他因素导致,从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 缺点 核算工作量较大,需要对每一笔存货的收发都进行详细记录。这要求财务人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对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一定要求,以确保数据记录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大多数企业的存货核算,尤其是那些价值较高、数量相对稳定、管理要求较高的存货。例如电子制造企业,其生产的电子产品价值较高,对库存管理要求严格,采用永续盘存制可以更好地满足管理需求。
(三)抽样盘点法
- 概念 抽样盘点法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盘点,根据样本的盘点结果来推断总体存货数量和金额的一种方法。在抽样时,要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合理反映总体的特征。
- 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即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每个存货项目被抽到的概率相等。例如可以使用随机数表来确定抽取的样本。 (2)分层抽样:先将总体按照某些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中按照一定比例抽取样本。比如企业的存货可以按照价值高低分为高价值、中价值、低价值三层,分别从各层中抽取样本,这样可以保证不同价值层次的存货都能得到适当的关注。
- 优点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盘点工作量,提高盘点效率。对于存货数量庞大的企业,如果进行全面盘点,工作量巨大且耗时较长。通过抽样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总体存货的大致情况。
- 缺点 抽样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由于只是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盘点,根据样本推断总体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如果样本选取不当,误差可能会较大,影响盘点结果的准确性。
- 适用场景 适用于存货数量众多且价值相对较低、分布较为均匀的情况。例如日用品生产企业,其生产的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但单个产品价值较低,采用抽样盘点法可以在保证一定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盘点效率。
(四)循环盘点法
- 概念 循环盘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周期对存货进行轮流盘点,每次盘点一部分存货,在一个周期内将所有存货盘点完毕。这种方法不需要在特定时间对所有存货进行全面盘点,而是分散在不同时间进行。
- 优点 (1)可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由于不是集中进行全面盘点,企业在盘点期间可以正常开展业务,不会因大规模盘点而导致生产、销售等环节停滞。 (2)能够及时发现存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因为是循环盘点,每次盘点的范围相对较小,更容易发现问题,并且可以在发现问题后迅速采取措施加以改进,避免问题积累。
- 缺点 盘点周期的确定较为关键,如果周期过长,可能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周期过短,则会增加盘点成本。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盘点计划和记录系统,以确保每个存货项目都能按照计划进行盘点。
- 适用场景 适用于生产经营活动较为频繁,存货流动性较大的企业。例如大型超市,其商品种类繁多、进出库频繁,采用循环盘点法可以在不影响正常营业的情况下,对存货进行有效管理。
三、存货盘点流程 (一)盘点前的准备工作
- 组建盘点小组 成立专门的盘点小组,成员应包括财务人员、仓库管理人员以及相关的技术人员等。财务人员负责对盘点结果进行账务处理和审核;仓库管理人员熟悉存货的存放位置和保管情况,能够准确提供存货信息;技术人员则可以对一些特殊存货的计量、鉴定等提供专业支持。
- 制定盘点计划 (1)确定盘点范围,明确需要盘点的存货种类、存放地点等。例如企业有多个仓库,要确定每个仓库的存货是否都在本次盘点范围内,是否存在委托加工、委托代销等特殊情况的存货需要单独处理。 (2)确定盘点时间。尽量选择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对低谷期进行盘点,以减少对正常业务的影响。同时要明确具体的盘点日期和时间区间,如从某月某日上午开始至某月某日下午结束。 (3)安排盘点人员分工。根据盘点小组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熟悉程度,合理分配任务。例如财务人员负责对贵重存货的盘点监督,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具体的实物清点等。 (4)准备盘点所需的工具和表单。如盘点表、计量器具(如磅秤、卡尺等)、标签等。盘点表应设计合理,包含存货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单位、存放地点等信息,以便准确记录盘点结果。
- 核对账目 财务人员要对存货的总账、明细账进行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同时,将存货的账面记录与仓库的保管账进行核对,找出差异并查明原因。例如,可能存在记账错误、出入库单据传递不及时等情况导致账目不一致,要及时调整和纠正。
- 整理存货 仓库管理人员在盘点前要对存货进行整理。将存货按照类别、规格型号等进行分类摆放,便于盘点时查找和清点。同时,要对存货的标识进行检查和更新,确保每个存货都有清晰的标识,注明其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对于损坏、变质、过期的存货要单独存放并做好标记,以便在盘点时能够准确区分。
(二)实地盘点阶段
- 实物清点 盘点人员按照盘点计划,对存货进行逐一清点。对于有固定包装的存货,可以按照包装数量进行清点,然后再抽查部分包装内的实际数量,以验证包装数量的准确性。对于无固定包装的存货,如散装的原材料等,要使用合适的计量器具进行准确计量。在清点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存货的实际数量、状态等信息,并及时将盘点结果记录在盘点表上。
- 核对信息 在实物清点的同时,要将存货的实际情况与盘点表上的信息进行核对。检查存货的名称、规格型号、存放地点等是否与账面记录一致。如果发现不一致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并记录下来。例如,可能存在存货错放位置或者账面记录错误等问题。
- 特殊情况处理 (1)对于盘盈的存货,即实际盘点数量大于账面记录数量的存货,要查明原因。可能是由于供应商多发货、入库时计量错误、以前盘点漏记等原因导致。要详细记录盘盈存货的相关信息,并进一步核实原因。 (2)对于盘亏的存货,即实际盘点数量小于账面记录数量的存货,同样要查明原因。可能是因为存货被盗、自然损耗、出库时计量错误、记账错误等。对于盘亏的存货,要明确责任,属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对于存在质量问题的存货,如损坏、变质等,要进行详细记录,并评估其可变现净值。根据评估结果,考虑是否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账务处理。
(三)盘点后的处理工作
- 编制盘点报告 盘点结束后,盘点小组要根据盘点结果编制盘点报告。盘点报告应包括盘点的基本情况(如盘点时间、范围、人员等)、盘点结果(包括存货的账面数量、实际数量、盘盈盘亏情况等)、差异原因分析以及处理建议等内容。例如,如果盘亏是由于仓库管理不善导致存货被盗,在处理建议中要提出加强仓库安全管理的措施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等。
- 账务处理 财务人员根据盘点报告和相关的审批意见,对存货的盘盈、盘亏等情况进行账务处理。 (1)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 ① 批准前 借:原材料等存货科目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②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管理费用 (2)存货盘亏的账务处理 ① 批准前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原材料等存货科目 应交税费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如果盘亏存货属于非正常损失,如因管理不善导致被盗、丢失、霉烂变质等,需要转出进项税额) ② 批准后 借:管理费用(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分,如自然损耗等) 其他应收款(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 营业外支出(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如因自然灾害导致的存货损失)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 总结与改进 企业要对本次存货盘点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盘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如盘点方法是否合理、盘点流程是否顺畅、人员配合是否默契等。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存货管理制度和盘点流程。例如,如果发现盘点过程中由于计量器具不准确导致部分存货数量统计有误,要及时校准或更换计量器具,并在以后的盘点工作中加强对计量器具的管理。
四、结论 存货盘点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准确选择合适的盘点方法并严格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操作,对于保证企业存货账实相符、资产安全以及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意义。财务人员作为存货盘点工作的重要参与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深入理解各种盘点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熟练掌握盘点流程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存货盘点方法和流程,提高存货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