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财务软件

财务知识入门,这些必知内容别错过!

2025-07-06 05:24

一、会计要素

  1. 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通俗来讲,就是企业所拥有的各种能值钱的东西,像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例如,企业仓库里的商品存货,是企业花钱采购进来的,未来可以通过销售这些商品获得收入,所以存货就是企业的资产。 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常见的流动资产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则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固定资产比如企业的办公大楼、生产设备等,它们通常使用期限较长,价值较高。无形资产像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等,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 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简单说,就是企业欠别人的钱。比如企业向银行贷款,这就是企业的一项负债,因为未来企业需要偿还这笔贷款本金和利息,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负债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常见的流动负债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长期借款一般是企业为了长期项目投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款项。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它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例如,企业创办时,股东投入100万元,这100万元就是所有者权益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盈利了50万元,这50万元也会增加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实收资本是股东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盈余公积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4.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里强调日常活动,像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就是典型的收入。比如一家服装制造企业,销售服装给批发商,收到的货款就是企业的收入。收入的确认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等。
  5.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的水电费、员工工资支出等都属于费用。费用的发生会使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从而减少所有者权益。例如企业每月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这部分支出就属于费用。费用按其功能可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营业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费用,如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等;销售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如广告费、运输费等;财务费用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如利息支出、手续费等。
  6.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简单说,利润就是企业赚了多少钱。如果企业的收入大于费用,就会产生盈利,即利润为正;反之,如果费用大于收入,企业就会亏损,利润为负。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净收益,就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而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固定资产损失,就属于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

二、会计等式

  1. 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它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这个等式就像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快照,表明了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从哪里来,一部分是通过负债借来的,另一部分是所有者投入的。例如,一家新成立的企业,股东投入100万元(所有者权益),同时向银行借款50万元(负债),那么企业此时的资产就是150万元(100万元 + 50万元)。这个等式在任何情况下都成立,企业的经济业务无论怎样发生变化,都不会破坏这个等式的平衡关系。
  2. 扩展会计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用) 或者 资产 + 费用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这个扩展等式是在基本等式的基础上,结合了收入和费用要素。它反映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动态财务状况。企业经营会产生收入和费用,收入会增加所有者权益,费用会减少所有者权益。当企业取得收入时,会使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当企业发生费用时,会使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取得收入10万元,假设款项已收存银行,那么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增加10万元,同时收入增加10万元,进而所有者权益也会增加(因为利润增加,利润最终会转入所有者权益)。如果企业支付本月水电费5000元,那么企业的资产(银行存款或现金)减少5000元,同时费用增加5000元,所有者权益减少5000元。

三、会计科目

  1. 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前面我们了解了会计要素,但是会计要素比较笼统,为了更详细地记录和反映企业的经济业务,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比如,资产要素下,我们可以设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每个会计科目都有其特定的核算内容,“库存现金”科目核算企业的现金收支情况;“银行存款”科目核算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
  2. 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分类 会计科目按其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资产类科目前面已经举例,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负债类科目像“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成本类科目主要用于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损益类科目用来核算企业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收入类科目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费用类科目如“主营业务成本”“管理费用”等。共同类科目是既有资产性质又有负债性质的科目,如“清算资金往来”等,这类科目在一般企业中使用较少。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会计科目可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科目又称总账科目或一级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例如“固定资产”就是一个总分类科目,它概括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总体情况。明细分类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提供更详细和更具体会计信息的科目。比如在“固定资产”总分类科目下,我们可以设置“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等明细分类科目,这样可以更详细地核算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情况。如果明细分类科目还需要进一步细分,还可以设置二级明细科目、三级明细科目等。例如在“机器设备”明细科目下,还可以按设备的具体名称设置更明细的科目。

四、记账方法

  1. 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加以登记的记账方法。这种记账方法比较简单,但是它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例如,企业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100元,在单式记账法下,可能只记录现金减少100元,而不记录办公用品的增加。这种记账方法一般只适用于经济业务非常简单、规模很小的单位。
  2.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它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以及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例如,企业用银行存款5000元购买原材料,在复式记账法下,一方面要记录银行存款减少5000元,另一方面要记录原材料增加5000元。这样就可以清晰地看出这笔经济业务涉及的资金流向和资产的变化情况。复式记账法又可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等。目前,我国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都是借贷记账法。
  3.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复式记账法。“借”“贷”二字最初是从借贷资本家的角度来解释的,用来表示债权和债务的增减变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借”“贷”二字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含义,演变成纯粹的记账符号,用来标明记账方向。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负债类账户的贷方登记负债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收入类账户的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或转销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费用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或转销额),期末结转后无余额。例如,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10万元,应借记“银行存款”10万元(资产增加记借方),贷记“实收资本”10万元(所有者权益增加记贷方)。

五、财务报表

  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根据“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顺序,将企业在一定日期的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适当分类、汇总、排列后编制而成。资产负债表就像企业的一张“财务快照”,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时点上拥有的资产、承担的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情况。通过资产负债表,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状况,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等。例如,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可以判断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如果流动资产远大于流动负债,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反之,如果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可能企业在短期内面临偿债压力。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一般有账户式和报告式两种,我国企业采用的是账户式结构,即左方列示资产项目,右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
  2.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根据“收入 - 费用 = 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编制而成。利润表展示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业绩,即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通过利润表,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费用的构成情况,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期间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项目,可以看出企业的经营规模是否扩大,成本控制是否有效。利润表的格式主要有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我国企业采用的是多步式利润表,它通过多个步骤计算出企业的净利润,具体步骤一般包括:首先计算营业利润,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研发费用 - 财务费用 + 其他收益 + 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 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信用减值损失 - 资产减值损失 + 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然后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最后计算净利润,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这里的现金包括库存现金、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使用者了解和评价企业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可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是指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等;筹资活动是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如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来源和用途,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健康。例如,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正,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反之,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长期为负,企业可能面临经营困难。

以上这些财务知识是入门财务领域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对于财务小白来说,只有扎实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运作,为进一步学习财务专业知识和从事财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