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资金安全、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推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部分。2023年相关财税数据显示,因财务内部控制不完善导致财务风险的企业占比高达60%以上。那么,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有哪些?又该如何进行优化呢?
财务内部控制关键环节认知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可谓是财务内部控制的“先行官”。它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对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等进行全面规划。准确合理的预算是企业资源有效配置的基础。然而,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预算编制缺乏科学依据,单纯依靠历史数据和经验,忽略市场动态变化。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在编制原材料采购预算时,没有充分考虑原材料市场价格波动趋势,导致预算严重偏离实际需求,要么采购过多造成资金积压,要么采购不足影响生产进度。
资金控制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资金控制是维持“血液循环”顺畅的关键。这包括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环节的把控。资金筹集方面,企业需权衡不同融资渠道的成本与风险。在资金使用上,要严格审批流程,防止资金挪用、浪费等情况。
比如,有的企业在资金使用审批上存在漏洞,一笔大额资金未经充分评估和审批就被投入到一个高风险项目中,最终导致资金链紧张,给企业带来巨大财务危机。
成本费用控制
成本费用控制是企业提升盈利能力的“法宝”。它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管理。有效的成本费用控制能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但部分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成本费用分摊随意,使得成本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像某餐饮企业,食材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原因在于缺乏严格的供应商评估和采购流程管控,同时内部成本核算混乱,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财务内部控制优化方案
预算控制优化
首先,要转变预算编制方法,采用零基预算与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零基预算不受以往预算安排情况的影响,一切从实际需求出发;滚动预算则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预算,保持预算的动态性和适应性。其次,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跟踪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最后,建立科学的预算考核体系,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部门和员工绩效挂钩,提高全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
资金控制优化
在资金筹集方面,企业要综合考虑自身经营状况、财务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和规模。在资金使用上,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同时,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等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例如,某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建立资金集中管理平台,实现了资金的统一调配和监控,大大降低了资金闲置成本和资金风险。
成本费用控制优化
优化采购流程,通过招标、询价等方式选择优质供应商,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环节,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强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分析,定期对成本费用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找出成本控制的关键点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总之,财务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企业只有精准把握这些关键环节,并持续进行优化,才能筑牢财务安全防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发展,实现长远的战略目标。从预算的精准规划,到资金的合理调配,再到成本费用的有效控制,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都是企业财务管理大厦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