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份支付的基本概念
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职工和其他方提供服务而授予权益工具或者承担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的交易。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股份支付有两个关键要素:一是企业要获得职工或其他方的服务,二是支付的方式要么是权益工具,要么是以权益工具为基础确定的负债。
例如,企业为了激励员工更好地工作,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期权,员工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这就是典型的股份支付。这种方式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促使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股份支付的主要类型
-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而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作为对价进行结算的交易。常见的形式有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授予职工或其他方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职工或其他方行使权利、获取现金或权益工具时,以实际行权时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比如,企业授予员工张三1000股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0元/股,一年后如果公司股价达到15元/股,张三可以以10元/股的价格购买1000股公司股票,从而获得差价收益。
限制性股票:是指企业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授予职工或其他方一定数量的本企业股票,只有在满足特定服务期限或业绩条件后,才能出售。例如,企业授予员工李四1000股限制性股票,规定李四必须在公司工作满3年,且这3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每年达到10%,3年后李四才能自由处置这些股票。
-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是指企业为获取服务而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的交付现金或其他资产义务的交易。最典型的就是现金股票增值权。
现金股票增值权是指企业授予职工或其他方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先确定的价格和条件获得相当于规定数量的股票价格上升幅度的现金的权利。例如,企业授予员工王五10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规定行权期为3年,行权时按照当时公司股票价格与授予时价格的差价乘以1000份支付现金给王五。假设授予时股票价格为10元/股,3年后股票价格为18元/股,王五将获得(18 - 10)×1000 = 8000元的现金。
三、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 授予日
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企业在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因为在授予日,虽然企业与职工或其他方达成了股份支付协议,但职工或其他方尚未开始提供服务,企业也没有承担相应的义务。
- 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以对可行权权益工具数量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权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资本公积中的其他资本公积。计算公式为: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预计可行权股票期权数量×授予日公允价值×已过等待期/等待期总时长 - 以前期间累计确认的成本费用
例如,企业于202X年1月1日授予100名管理人员每人100份股票期权,授予日每份期权的公允价值为10元,等待期为3年。假设企业预计3年后有90%的管理人员能够行权。
202X年12月31日:
预计可行权的期权数量 = 100×100×90% = 9000份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9000×10×1/3 - 0 = 3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3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00
202X + 1年12月31日:
假设预计行权人数变为95%,则预计可行权的期权数量 = 100×100×95% = 9500份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9500×10×2/3 - 30000 ≈ 33333元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33333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3333
- 可行权日之后
对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可行权日之后不再对已确认的成本费用和所有者权益总额进行调整。企业应在行权日根据行权情况,确认股本和股本溢价,同时结转等待期内确认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接上例,假设202X + 2年12月31日,90名管理人员全部行权,每股面值1元,行权价格为8元/股。
行权收到的款项 = 90×100×8 = 72000元
应确认的股本 = 90×100×1 = 9000元
应结转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30000 + 33333 + (9000×10×3/3 - 30000 - 33333) = 90000元
股本溢价 = 72000 + 90000 - 9000 = 153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72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000 贷:股本 9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153000
四、现金结算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
- 授予日
与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类似,除了立即可行权的股份支付外,企业在授予日不做会计处理。
- 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以对可行权情况的最佳估计为基础,按照企业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将当期取得的服务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同时计入负债(应付职工薪酬)。计算公式与权益结算股份支付类似,但计量基础是负债的公允价值。
例如,企业于202X年1月1日授予100名销售人员每人1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授予日每份增值权的公允价值为12元,等待期为2年。假设企业预计2年后有95%的销售人员能够行权。
202X年12月31日:
预计可行权的增值权数量 = 100×100×95% = 9500份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9500×12×1/2 = 57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57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57000
202X + 1年12月31日:
假设实际行权人数为98人,每份增值权的公允价值变为15元。
实际可行权的增值权数量 = 98×100 = 9800份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9800×15 - 57000 = 9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销售费用 9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90000
- 可行权日之后
企业不再确认成本费用,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公允价值的变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接上例,假设202X + 2年12月31日,98名销售人员全部行权。
借:应付职工薪酬——股份支付 147000 贷:银行存款 147000
五、可行权条件的确定
可行权条件是指能够确定企业是否得到职工或其他方提供的服务,且该服务使职工或其他方具有获取股份支付协议规定的权益工具或现金等权利的条件。可行权条件分为服务期限条件和业绩条件。
- 服务期限条件
是指职工或其他方完成规定服务期限才可行权的条件。比如前面提到的限制性股票授予时规定员工必须在公司工作满3年,这就是服务期限条件。只要职工满足了这个工作年限要求,就满足了服务期限条件。
- 业绩条件
业绩条件是指职工或其他方完成规定服务期限且企业达到特定业绩目标才可行权的条件,具体包括市场条件和非市场条件。
市场条件:是指行权价格、可行权条件以及行权可能性与权益工具的市场价格相关的业绩条件。例如,规定公司股票价格在未来3年内达到30元/股,员工才可行权。市场条件是否得到满足,不影响企业对预计可行权情况的估计。即使市场条件未达到,只要职工满足了其他可行权条件,企业也应当确认相关成本费用。
非市场条件:是指除市场条件之外的其他业绩条件。比如,规定公司未来3年净利润平均增长率达到15%,员工才可行权。如果非市场条件未得到满足,企业不应确认相关成本费用。
六、等待期的确定
等待期是指可行权条件得到满足的期间。对于可行权条件为规定服务期间的股份支付,等待期为授予日至可行权日的期间;对于可行权条件为规定业绩的股份支付,应当在授予日根据最可能的业绩结果预计等待期的长度。
例如,企业授予员工股票期权,规定服务期限为3年,那么等待期就是3年。如果规定公司净利润增长率达到20%员工才可行权,企业在授予日预计2年可以达到这个业绩目标,那么预计等待期就是2年。在等待期内,企业需要根据对可行权情况的估计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七、股份支付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股份支付有关的下列信息:
当期授予、行权和失效的各项权益工具总额。通过披露这一信息,报表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在当期股份支付计划的实施情况,包括授予了多少权益工具,有多少已经行权,又有多少失效了。
期末发行在外的股份期权或其他权益工具行权价格的范围和合同剩余期限。这有助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股权稀释情况以及股份支付计划的剩余时间安排。
当期行权的股份期权或其他权益工具以其行权日价格计算的加权平均价格。该信息可以反映企业股份支付实际行权时的价格情况,对分析企业的成本和收益有一定帮助。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不同的确定方法可能会对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产生较大影响,披露这一信息可以增加财务报表的透明度。
确认的成本费用总额。让报表使用者清楚企业为获取职工服务而确认的成本费用情况,进而分析其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应披露企业承担的、以股份或其他权益工具为基础计算确定的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方法、负债中因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产生的累计负债金额以及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而确认的费用总额。
八、股份支付案例分析
- 案例背景
A公司为一家上市公司,202X年1月1日,公司向其200名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股票期权,这些人员从202X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服务期满时才能以每股5元的价格购买100股A公司股票。公司估计该期权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为每份15元。
202X年有20名管理人员离开A公司,A公司估计3年中离开的管理人员比例将达到20%;202X + 1年又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公司将管理人员离开比例修正为15%;202X + 2年又有15名管理人员离开。
- 会计处理过程
- 202X年12月31日:
预计可行权的期权数量 = 200×100×(1 - 20%) = 16000份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16000×15×1/3 = 8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8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00
- 202X + 1年12月31日:
预计可行权的期权数量 = 200×100×(1 - 15%) = 17000份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17000×15×2/3 - 80000 = 900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90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000
- 202X + 2年12月31日:
实际可行权的期权数量 = (200 - 20 - 10 - 15)×100 = 15500份
本期确认的成本费用 = 15500×15 - 80000 - 90000 = 625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625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2500
假设202X + 2年12月31日,155名管理人员全部行权,每股面值1元。
行权收到的款项 = 155×100×5 = 77500元
应确认的股本 = 155×100×1 = 15500元
应结转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 80000 + 90000 + 62500 = 232500元
股本溢价 = 77500 + 232500 - 15500 = 294500元
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 775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32500 贷:股本 155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94500
通过以上全面解析,财务人员能够对股份支付有更深入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处理相关业务,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在处理股份支付业务时,要严格遵循相关会计准则,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