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存货,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地确认和计量存货,不仅关乎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也直接影响到利润表中成本与收益的计算。在实际的财务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清晰掌握存货确认和计量的关键环节,以便为企业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秘存货的确认和计量关键环节。
二、存货的确认
存货确认的基本条件 存货要被确认为企业的资产,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意味着企业能够合理预期通过销售存货或者将存货用于生产过程,从而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例如,一家服装制造企业采购了一批布料,这批布料将用于生产服装并销售,基于企业以往的销售经验和市场需求情况,有充分理由相信生产出的服装能够顺利销售并带来经济利益,那么这批布料就满足了这一条件。 第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这要求企业能够准确地核算取得存货所发生的各种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其他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成本。比如,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支付的货款、运输费、装卸费等都能够清晰准确地记录,就表明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特殊情况的存货确认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存货的确认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例如,委托代销商品,从法律形式上看,商品的所有权在委托方,但从经济实质上讲,受托方在代销期间拥有对商品的控制权,并且承担了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委托方应在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确认销售收入,同时确认销售成本,而受托方应在销售商品后确认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对于委托代销商品,在未销售之前,委托方应将其作为存货核算。 又如,对于在途物资,虽然货物尚未到达企业,但企业已经取得了该货物的控制权,并且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同时成本也能够可靠计量,所以应将其确认为企业的存货。
三、存货的计量
初始计量 存货的初始计量应以成本为基础。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采购成本:主要由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构成。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存货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税额。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所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等。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是指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例如,某企业从外地购入一批原材料,购买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税额为13,000元,运输费为5,000元,装卸费为2,000元,保险费为1,000元。则该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 100,000 + 5,000 + 2,000 + 1,000 = 108,000元(假设增值税可抵扣)。 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为加工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包括职工薪酬等。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如车间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折旧费、水电费、办公费等。企业应按照一定的方法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常用的分配方法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等。 假设某企业生产A产品,直接人工成本为50,000元,本月发生制造费用30,000元,A产品生产工人工时为1,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人工时为500小时。采用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则A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30,000 × 1,000÷(1,000 + 500)=20,000元,A产品的加工成本 = 50,000 + 20,000 = 70,000元。 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例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如果该设计费用是为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必需的,就应当计入存货成本。
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主要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可变现净值的确定: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对于直接用于出售的存货,如商品、产成品等,其可变现净值 = 估计售价 - 估计的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对于需要经过加工的材料存货,其可变现净值 = 以该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估计售价 - 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 - 估计的销售费用 - 相关税费。 例如,某企业库存一批商品,该商品的市场售价为100元/件,预计销售每件商品需要发生销售费用5元,相关税费3元。则该商品的可变现净值 = 100 - 5 - 3 = 92元/件。 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应用:当存货的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量;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量,同时按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假设某企业20XX年12月31日,A存货的账面成本为100,000元,可变现净值为90,000元,则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1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000 20XX + 1年6月30日,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回升至95,000元,则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5,000元。会计分录为: 借:存货跌价准备 5,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5,000
四、存货确认和计量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存货作为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确认和计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总额。如果存货确认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资产虚增或虚减。例如,将不符合存货确认条件的物资确认为存货,会使资产总额虚增;反之,将符合条件的存货未确认为资产,则会使资产总额虚减。 在计量方面,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会影响存货的账面价值,进而影响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金额。例如,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量存货,会使期末存货价值较高,资产总额也相应较高;而采用加权平均法,存货价值相对较为均衡。
对利润表的影响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也会对利润表产生重要影响。存货成本的计量直接关系到销售成本的计算。如果存货成本计量不准确,会导致销售成本计算错误,从而影响利润的计算。例如,在存货计价方法选择不当的情况下,可能会使销售成本高估或低估。当销售成本高估时,利润会被低估;反之,销售成本低估时,利润会被高估。 另外,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也会影响利润表中的损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时,会增加资产减值损失,从而减少当期利润;转回存货跌价准备时,则会减少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当期利润。
五、结论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是企业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其关键要点。准确的存货确认和计量,不仅有助于企业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能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要求,合理地确认和计量存货,同时关注存货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及时调整存货的账面价值,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身在存货确认和计量方面的专业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