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存货的确认和计量 >

学会存货确认与计量,应聘财务不发愁

2025-04-14 07:23

一、引言

在财务领域,存货的确认和计量是一项核心技能,对于应聘财务岗位的人员来说,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至关重要。存货作为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确认与计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应聘过程中,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环节,存货的确认和计量常常是考核的重点内容。

二、存货的概念与特征

  1. 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简单来说,存货就是企业为了销售或生产而储备的各类物资。例如,一家服装制造企业,其仓库中尚未销售出去的成衣属于存货;正在生产线上加工的半成品服装也属于存货;生产过程中用于裁剪布料的剪刀、针线等辅助材料同样属于存货范畴。

  2. 存货的特征

    • 持有目的是出售或在生产中耗用:这是存货区别于其他资产的关键特征。如果一项资产不是为了销售或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那么它就不能被确认为存货。比如,企业购买的用于长期出租的房产,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因其持有目的并非出售或生产耗用,所以不属于存货。
    • 具有实物形态:存货通常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形态,这与无形资产等非实物资产不同。像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虽然对企业也有重要价值,但由于不具备实物形态,不属于存货。
    • 属于流动资产:存货在企业的经营周期内能够较快地转化为现金或其他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一般情况下,存货会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被销售或耗用。

三、存货的确认

  1. 存货确认的条件

    • 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意味着企业有较大的把握能够通过销售存货或在生产中使用存货获得经济利益。例如,企业与客户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约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以特定价格购买企业的一批存货,这种情况下,与该批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就很可能流入企业,满足存货确认条件。反之,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因市场需求突然大幅下降,销售前景极为黯淡,那么相关存货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就很低,不符合存货确认条件。
    •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必须能够准确地计算出取得或生产存货所发生的成本。对于外购存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对于自制存货,其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例如,企业采购一批原材料,支付的购买价款、运输途中的运费以及相关的进口关税等都能够准确计量,就满足了成本可靠计量这一条件。
  2. 特殊情况的存货确认

    • 代销商品:对于委托方而言,虽然商品已经交付给受托方,但委托方仍然保留对商品的所有权,并且承担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所以委托方应将代销商品确认为存货。而对于受托方来说,代销商品不属于其自有资产,不应确认为存货,但应设置备查账簿进行登记。例如,A 企业委托 B 企业代销一批商品,在代销过程中,商品所有权仍归 A 企业,A 企业需将该批商品作为存货核算,B 企业则只需在备查账簿中记录相关信息。
    • 在途物资:企业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进行购货,在结算凭证已到并办理货款结算,但商品尚在运输途中或虽已运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情况下,该在途物资应确认为企业的存货。因为此时企业已经取得了该物资的所有权,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且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比如,C 企业从外地采购一批货物,已经支付了货款,货物正在运输途中,C 企业应将该在途物资确认为存货。

四、存货的计量

  1. 初始计量 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 采购成本:主要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例如,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购买价款为 100 万元,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 13 万元(假设增值税税率为 13%),运输费 5 万元,装卸费 1 万元,保险费 2 万元。则该批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 100 + 5 + 1 + 2 = 108 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不计入采购成本)。
    • 加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职工薪酬。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例如,某企业生产一批产品,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工资为 50 万元,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 5 万元,设备折旧费 10 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20 万元。则该批产品的加工成本 = 50 + 5 + 10 + 20 = 85 万元。
    • 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比如,为特定客户设计产品所发生的设计费用,如果该设计费用是为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必需的,就应当计入存货成本。
  2. 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主要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包括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例如,企业 1 月 1 日购入 A 材料 100 件,单价 10 元;1 月 10 日购入 A 材料 200 件,单价 12 元。1 月 15 日发出 A 材料 150 件,按照先进先出法,发出的 150 件 A 材料中,先发出 1 月 1 日购入的 100 件,成本为 100×10 = 1000 元,再发出 1 月 10 日购入的 50 件,成本为 50×12 = 600 元,所以发出 A 材料的总成本为 1000 + 600 = 1600 元。期末存货成本 = 150×12 = 1800 元。
    • 加权平均法
      •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月初存货成本 + 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存货数量 + 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 = 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如,企业月初有存货 100 件,成本为 1000 元;本月 5 日购入 200 件,单价 12 元;15 日购入 300 件,单价 13 元。本月共发出存货 400 件。则存货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000 + 200×12 + 300×13)÷(100 + 200 + 300)=(1000 + 2400 + 3900)÷600 = 12.17 元/件。本月发出存货成本 = 400×12.17 = 4868 元。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200×12.17 = 2434 元。 -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 + 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前库存存货数量 + 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 = 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 = 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例如,企业月初有存货 100 件,成本为 1000 元;本月 5 日购入 200 件,单价 12 元。则 5 日购入后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000 + 200×12)÷(100 + 200)=(1000 + 2400)÷300 = 11.33 元/件。若 10 日发出 150 件,则发出存货成本 = 150×11.33 = 1700 元。此时库存存货成本 = 150×11.33 = 1700 元。15 日又购入 300 件,单价 13 元,则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1700 + 300×13)÷(150 + 300)=(1700 + 3900)÷450 = 12.44 元/件。 - 个别计价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例如,企业有两件特殊定制的产品,一件是 3 个月前生产的,成本为 5000 元;另一件是 1 个月前生产的,成本为 6000 元。如果本月销售了成本为 5000 元的那件产品,那么按照个别计价法,销售成本就确认为 5000 元。

五、存货确认与计量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

  1. 资产负债表 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流动资产列示。其金额为企业期末存货的账面价值,即存货的成本减去存货跌价准备后的余额。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例如,企业期末存货成本为 100 万元,经测试,可变现净值为 90 万元,那么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金额 = 100 - 10(100 - 90)= 90 万元,10 万元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 利润表 存货的相关成本会影响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项目。当存货被销售时,其成本从存货账户结转到营业成本账户,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例如,企业销售一批存货,该批存货的成本为 50 万元,销售收入为 80 万元。则在利润表中,营业成本为 50 万元,营业收入为 80 万元,由此计算出的毛利为 80 - 50 = 30 万元。如果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不准确,将直接导致营业成本计算错误,进而影响企业利润的真实性。

六、应聘财务岗位时存货确认与计量的考察要点

  1. 笔试环节 在笔试中,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考查应聘者对存货确认条件、计量方法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可能会出这样的选择题: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存货采购成本的有( )A. 购买价款 B. 增值税进项税额 C. 运输费 D. 装卸费 。答案为 ACD,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般不计入存货采购成本。计算题则可能要求应聘者根据给定的业务数据,采用某种存货计量方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比如,给出企业不同时间的存货购入和发出数据,要求用加权平均法计算相关成本。

  2. 面试环节 面试中,面试官可能会通过案例分析或实际问题的提问来考察应聘者对存货确认与计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面试官可能会给出一个企业的业务场景,问应聘者如何确认某项物资是否属于存货,以及应采用何种计量方法。或者询问在存货计量方法变更时,会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哪些影响等问题。应聘者需要清晰、准确地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存货确认与计量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

七、总结

存货的确认与计量是财务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应聘财务岗位的人员来说,掌握这部分知识不仅有助于在应聘过程中脱颖而出,更是未来做好财务工作的必备技能。通过明确存货的确认条件、熟悉各种计量方法及其应用场景,以及了解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方式,应聘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应聘过程中的各项考核,为从事财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广大应聘者深入理解存货确认与计量,顺利开启财务职业生涯。

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还需要不断关注会计准则的变化,以及企业业务的发展,灵活运用存货确认与计量的知识,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同时,要注重与其他财务知识的融会贯通,如固定资产核算、收入确认等,形成完整的财务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