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微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人力成本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而工资核算中的税务问题更是关乎企业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工资核算避税方法,不仅能帮助企业减轻税负,还能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优化企业的资金流,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接下来,我们将为您详细揭秘中小微企业工资核算避税的实用方法。
一、工资结构优化避税
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的合理分配 中小微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目标,科学地划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一般来说,基本工资是员工相对稳定的收入部分,而绩效工资则与员工的工作业绩挂钩。例如,对于销售岗位的员工,基本工资可以设定为较低水平,而绩效工资则根据销售业绩按一定比例发放。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基本工资部分可以按照较低的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而绩效工资部分只有在员工达成业绩目标时才发放,并且可以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将这部分收入控制在合理的税负区间内。 假设某中小微企业销售员工A,月工资总额为8000元。若全部设定为基本工资,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表,可能适用较高税率。但如果将其划分为基本工资3000元,绩效工资5000元。基本工资部分按较低税率计税,绩效工资部分在员工完成销售目标后发放,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调整绩效考核标准,如设定季度销售目标等,合理控制税负。
津贴补贴的合理设置 企业可以合理设置各类津贴补贴项目,如交通补贴、通讯补贴、住房补贴等。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这些补贴可以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一些地区规定,企业发放的交通补贴和通讯补贴,在一定标准内可以不计入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中小微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根据当地的规定,为员工发放相应的补贴。比如,当地规定交通补贴每月不超过500元、通讯补贴每月不超过300元可免税,企业就可以按照这个标准为员工发放补贴,既增加了员工的实际收入,又降低了员工的税负,同时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减少企业所得税负担。
二、福利政策避税
企业年金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中小微企业可以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企业缴费部分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个人缴费部分,在不超过本人缴费工资计税基数的4%标准内的部分,暂从个人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例如,某中小微企业员工月工资10000元,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4%为员工缴纳企业年金400元,个人按照4%缴纳400元。这400元企业缴费部分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个人缴费的400元也可以在个人所得税前扣除,从而降低了企业和员工的税负。
商业健康保险 自2017年7月1日起,对个人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支出,允许在当年(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予以税前扣除,扣除限额为2400元/年(200元/月)。中小微企业可以统一为员工购买符合规定的商业健康保险,将这部分支出作为员工福利。以一名月工资8000元的员工为例,企业为其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每月可扣除200元,按照个人所得税税率计算,每月可少缴纳一定的个人所得税。同时,企业购买商业健康保险的支出也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
三、用工方式优化避税
灵活用工 中小微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如兼职、临时工、劳务派遣等。对于兼职人员和临时工,企业支付的报酬不属于工资薪金范畴,而是按照劳务报酬计算个人所得税。虽然劳务报酬的税率相对较高,但在扣除标准上有一定优势。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例如,企业因项目需要聘请兼职人员B,支付劳务报酬3000元,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 - 800 = 2200元,按照劳务报酬税率计算个人所得税。相比之下,如果将其作为正式员工发放工资3000元,在扣除五险一金等费用后,可能适用的税率也会有所不同。通过合理选择用工方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优化税负。
劳务外包 劳务外包是指企业将部分业务或职能工作发包给相关的机构,由其自行安排人员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工作。中小微企业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劳务外包,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优化工资核算和税务处理。例如,企业将保洁、保安等业务外包给专业的劳务公司,企业支付给劳务公司的费用作为企业的经营成本,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劳务公司负责对其派遣人员的工资核算和税务缴纳,企业无需直接处理这部分人员的工资税务问题,降低了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管理成本。
四、税收优惠政策利用避税
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 中小微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可以享受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例如,某中小微企业安置一名残疾职工,月工资4000元,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除了正常扣除4000元工资外,还可以额外加计扣除4000元,相当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减少了4000元,从而降低了企业所得税负担。同时,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的办法。中小微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合理安排残疾人就业岗位,充分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
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 小型微利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方面享有优惠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第二条规定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中小微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工资核算和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标准,从而享受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企业通过优化工资结构,合理控制人力成本,使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处于优惠政策范围内,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
综上所述,中小微企业在工资核算避税方面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企业要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工资核算和避税策略,确保企业的税务处理始终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