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财务入门知识 >

掌握这些财务入门知识,开启财务学习之旅

2025-05-16 17:54

一、财务的基本概念

  1. 财务是什么 财务,简单来说,是企业或个人在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方面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对于企业而言,财务涉及到从何处获取资金,如向银行借款、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等;如何运用这些资金去购买资产、开展业务活动;以及在盈利后如何分配利润,是留存用于企业发展,还是分配给股东等。对于个人,财务则关乎如何规划收入与支出,进行储蓄、投资等活动。
  2. 财务与会计的区别 很多人容易将财务和会计混淆,但实际上它们有所不同。会计主要侧重于对经济业务进行记录、核算和报告,通过凭证、账簿等手段,将企业的经济活动转化为财务数据,并按照一定的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财务更关注资金的运作和决策,依据会计提供的数据,进行资金的筹集决策、投资决策以及利润分配决策等,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个人财富的合理增长。

二、重要的会计要素

  1. 资产 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比如企业购买的设备,它能在生产过程中帮助企业生产产品,进而销售产品获得收入,这就是预期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按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它们能够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非流动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其价值通常在较长时间内逐步转移到产品或服务中。
  2. 负债 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的款项,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偿还本金和利息,这就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同样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需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非流动负债像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偿还期限在一年以上。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代表了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俗来讲,就是企业的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剩下的部分归所有者所有,体现了企业的净资产。
  4. 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里强调“日常活动”,比如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等活动所获得的经济利益流入就是收入。而像企业出售固定资产获得的收益,虽然也带来经济利益流入,但不属于日常活动,不能确认为收入,而是利得。
  5. 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发生的各项耗费,如原材料采购、职工薪酬支付、设备折旧等都属于费用。费用与收入相配比,用于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
  6. 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简单公式为:利润 = 收入 - 费用 + 利得 - 损失。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水平。

三、认识财务报表

  1. 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它依据“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列示企业的资产项目,按流动性从高到低排列;右边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负债按偿还期限由短到长排列,所有者权益在负债之后列示。通过资产负债表,使用者可以了解企业在特定日期所拥有的资产总量及其构成,以及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和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例如,企业的流动资产是否充足,能否满足短期债务的偿还需求;固定资产的规模和构成是否合理,是否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匹配等。
  2. 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报表。它按照各项收入、费用以及构成利润的各个项目分类分项列示。利润表以营业收入为起点,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得到营业利润;再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得出利润总额;最后减去所得税费用,得到净利润。利润表展示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能力,帮助使用者了解企业的收入来源、成本费用的控制情况以及利润的形成过程。例如,分析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趋势,判断企业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观察各项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效率。
  3.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报表。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企业日常经营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收支情况,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涉及企业长期资产的购建和处置以及对外投资的收付情况,如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体现企业筹集资金和偿还债务等活动的现金流动,如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等。现金流量表有助于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现金来源和用途,评估企业的现金创造能力和偿债能力。比如,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否充足,能否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营和发展;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是否与企业的战略规划相符,是否有助于提升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否合理,是否会给企业带来过高的财务风险等。

四、基础的记账方法

  1. 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例如,企业用现金购买办公用品,只记录现金的减少,而不记录办公用品这一资产的增加。单式记账法手续简单,但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一般适用于经济业务简单、规模较小的单位。
  2. 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例如,企业从银行借入款项,一方面要记录银行存款(资产)的增加,另一方面要记录短期借款(负债)的增加。复式记账法能够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和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便于试算平衡和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记账方法。在复式记账法中,最常用的是借贷记账法。
  3. 借贷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借”表示资产、成本、费用的增加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减少;“贷”则表示资产、成本、费用的减少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的增加。借贷记账法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例如,企业销售产品取得收入,一方面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表示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账户(表示资产增加)。通过这种记账方法,可以准确地记录企业的每一笔经济业务,为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五、财务工作流程

  1. 凭证编制 财务工作首先从收集和审核原始凭证开始。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凭证,如发票、收据、报销单等。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后,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例如,企业购买一批原材料,取得发票等原始凭证后,会计人员根据发票内容编制记账凭证,借记“原材料”,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等科目。
  2. 账簿登记 根据记账凭证,将各项经济业务分别登记到相应的账簿中。账簿按用途可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序时账簿通常指日记账,如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用于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情况。分类账簿又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总分类账簿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明细分类账簿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例如,在总账中设置“应收账款”总账科目,同时在明细账中按客户名称设置明细科目,分别记录与各个客户的往来款项。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等主要账簿中都不予登记或登记不够详细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时使用的账簿,如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等。
  3. 财务报表编制 在会计期末,根据账簿记录编制财务报表。首先进行账项调整,对一些应计、预收、预付等项目进行调整,以确保收入和费用在恰当的会计期间进行确认。然后,根据调整后的账簿余额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要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检查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例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应与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项目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通过审核确保这种关系的正确性,以保证财务报表的质量。

掌握以上这些财务入门知识,就如同拿到了开启财务学习大门的钥匙,能够帮助您初步构建起财务知识体系,为后续深入学习财务专业知识,如财务分析、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后续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深入理解财务领域的奥秘,您将在财务学习之旅中稳步前行。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