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免安装在线记账平台 财务软件

所得税计算与申报要点,财务人必知!

2025-09-27 07:32

一、引言

在财务工作中,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准确计算和及时申报所得税,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合规运营,也影响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对于财务人员而言,全面掌握所得税计算与申报的要点,是履行职责的关键所在。

二、所得税计算要点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1.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 = 收入总额 - 不征税收入 - 免税收入 - 各项扣除 - 以前年度亏损。

收入总额涵盖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转让财产收入、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租金收入、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接受捐赠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不征税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依法收取并纳入财政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免税收入常见的有国债利息收入、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等。

各项扣除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以前年度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1.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对于综合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对于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税率的适用

  1. 企业所得税税率 一般企业适用25%的税率。但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上述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自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设在西部地区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中新增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60%以上的企业,自2014年10月1日起,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1. 个人所得税税率 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三)扣除项目的具体规定

  1. 企业所得税扣除项目 (1)业务招待费: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的5‰。例如,某企业当年销售(营业)收入为1000万元,发生业务招待费10万元。10万元的60%为6万元,1000万元的5‰为5万元,那么该企业当年可扣除的业务招待费为5万元。

(2)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一般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化妆品制造或销售、医药制造和饮料制造(不含酒类制造)企业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3)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拨缴的工会经费,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1. 个人所得税扣除项目 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子女教育: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不能超过48个月。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大病医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住房贷款利息: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住房租金: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可以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赡养老人: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的赡养支出,统一按照以下标准定额扣除:(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可以由赡养人均摊或者约定分摊,也可以由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约定或者指定分摊的须签订书面分摊协议,指定分摊优先于约定分摊。具体分摊方式和额度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三、所得税申报要点

(一)申报期限

  1. 企业所得税申报期限 企业所得税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应当自月份或者季度终了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预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预缴税款。企业应当自年度终了之日起五个月内,向税务机关报送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并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税款。企业在报送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时,应当按照规定附送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

  2. 个人所得税申报期限 (1)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2)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时,扣缴义务人应当在次月十五日内将扣缴的税款缴入国库,并向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3)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由纳税人在月度或者季度终了后十五日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并预缴税款;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三十一日前办理汇算清缴。

(4)纳税人取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按月或者按次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

(二)申报资料的准备

  1. 企业所得税申报资料 (1)预缴申报时,企业需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A类,2018年版)》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8年版)》,具体根据企业征收方式选择。同时,按照税务机关要求提供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

(2)年度申报时,企业应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及相关附表,以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此外,企业还需根据实际情况报送其他相关资料,如享受税收优惠的证明材料等。

  1. 个人所得税申报资料 (1)居民个人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申报时,应当准备与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

(2)纳税人取得经营所得办理汇算清缴时,应报送《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B类)》;从两处以上取得经营所得的,还应一并报送《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C类)》。同时,需提供与经营所得相关的成本、费用、损失等资料。

(三)申报流程

  1. 企业所得税申报流程 (1)登录电子税务局,进入企业所得税申报模块。 (2)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填写预缴申报表或年度纳税申报表。在填写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仔细核对收入、扣除项目等数据。 (3)系统会自动计算应纳税额。如有减免税等情况,需按照规定填写相关减免税信息。 (4)确认申报数据无误后,提交申报。提交成功后,按照系统提示完成税款缴纳操作。如果存在应退税款,可在规定时间内申请退税。

  2. 个人所得税申报流程 (1)对于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的情况,扣缴义务人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导入员工收入、扣除等信息,系统自动计算应扣缴税额,核对无误后提交申报,并完成税款缴纳。

(2)居民个人自行办理汇算清缴时,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页端进行申报。首先注册登录,然后进入汇算清缴申报界面,选择申报年度,系统会自动带出收入、扣除等信息,纳税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和补充完善。确认申报数据后,提交申报。如果有应补税款,可通过线上支付等方式完成税款缴纳;如有应退税款,可申请退税。

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所得税计算错误

  1. 原因分析 (1)对收入、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理解不准确。例如,将不应计入收入总额的项目计入,或者对扣除项目的限额计算错误。 (2)税率适用错误。没有准确判断企业或个人所属的税率档次,导致计算错误。 (3)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录入错误。在使用电子表格或税务申报系统计算时,可能出现数据录入失误。

  2. 解决方法 (1)加强对所得税政策法规的学习,准确把握收入、扣除项目的范围和标准。定期参加税务培训,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 (2)仔细核对企业或个人的适用税率,对于不确定的情况,及时咨询税务机关或专业人士。 (3)在计算过程中,认真核对录入的数据,完成计算后进行二次复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二)申报逾期

  1. 原因分析 (1)对申报期限不熟悉,没有及时关注税务机关发布的申报期限通知。 (2)内部工作流程不规范,导致申报资料准备不及时,延误申报时间。 (3)突发的不可抗力因素,如自然灾害、系统故障等影响申报。

  2. 解决方法 (1)财务人员要牢记所得税的申报期限,设置提醒事项。关注税务机关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的申报期限调整等通知。 (2)建立规范的内部工作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提前做好申报资料的准备工作。在申报期限前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数据核对和申报操作。 (3)对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申报逾期,及时向税务机关报告,并按照税务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申请延期申报或减免处罚。

(三)申报资料不完整或不准确

  1. 原因分析 (1)对申报资料的要求不了解,没有按照税务机关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准备资料。 (2)内部沟通不畅,导致部分资料缺失或数据不一致。 (3)资料填写过程中的疏忽,如字迹潦草、数据填写错误等。

  2. 解决方法 (1)仔细研读税务机关发布的申报资料要求,按照规定准备资料。可以参考税务机关提供的申报指南或模板。 (2)加强内部沟通协调,建立资料传递和审核机制,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在填写资料时,认真仔细,避免疏忽错误。完成填写后,进行内部审核,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五、结论

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是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财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其要点。从准确确定应纳税所得额、正确适用税率、规范处理扣除项目,到严格遵守申报期限、准备完整准确的申报资料、熟悉申报流程,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工作合规、准确地进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财务人员要持续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应对所得税相关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
账号注册
账号: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立即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