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不仅可能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财务与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工作通过合理规划资金、进行财务分析等手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而审计则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的审查,确保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与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帮助企业提前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
二、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
(一)筹资风险
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往往需要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然而,筹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这就产生了筹资风险。一方面,如果企业过度依赖债务融资,债务利息负担过重,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本息,面临财务困境。例如,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市场扩张阶段大量举债,当市场环境恶化,销售回款不畅时,就会出现偿债困难的情况。另一方面,企业的筹资结构不合理,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比例失调,也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稳定性。
(二)投资风险
企业将资金投入到各种项目中以获取收益,但投资项目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这便形成了投资风险。例如,企业投资于新的业务领域,由于对该领域市场环境、技术发展等因素了解不足,可能导致投资项目失败,无法收回投资成本。再如,企业对证券市场进行投资,证券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投资收益,若市场行情不佳,企业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三)资金营运风险
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资金的营运管理至关重要。资金营运风险主要体现在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存货积压等方面。如果企业信用政策过于宽松,应收账款账龄过长,坏账风险增加,会导致企业资金回笼缓慢,影响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存货过多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仓储成本,并且存货还可能面临跌价风险,给企业带来损失。
三、财务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财务规划与预算
财务部门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规划和预算,为企业的资金筹集、投资和运营活动提供指导。在筹资方面,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资金需求预测,合理安排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避免过度负债或不合理的筹资组合。例如,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确定最佳的资产负债率,确保企业在满足资金需求的同时,将筹资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在投资预算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的可行性分析,评估投资项目的收益与风险,筛选出符合企业战略目标且风险可控的投资项目。对于资金营运,制定合理的资金预算,合理安排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的资金使用,确保资金的高效周转。
(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的分析,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从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通过比率分析,计算如偿债能力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盈利能力比率(毛利率、净利率等)、营运能力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可以直观地了解企业在各方面的表现。例如,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持续上升且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可能意味着企业的偿债能力下降,面临较大的筹资风险;如果存货周转率过低,说明企业存货积压严重,存在资金营运风险。趋势分析则可以观察企业财务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异常波动。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范财务风险。
四、审计在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中的作用
(一)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范财务风险起着关键作用。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查,发现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漏洞和潜在风险。例如,在对企业采购业务的审计中,检查采购流程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供应商选择不当、采购价格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营运。内部审计还可以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评估其有效性和健全性,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二)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通常由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如会计师事务所。外部审计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确定财务报表是否按照会计准则和相关法规的要求编制,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外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使其能够为企业财务信息提供客观的鉴证。通过外部审计,发现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及时纠正,避免因财务信息失真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同时,外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也会关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企业防范财务风险。
五、基于财务与审计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涵盖筹资、投资、资金营运等各个环节。在筹资环节,明确筹资审批流程,对筹资方案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和风险评估,确保筹资活动合规、合理。在投资环节,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对投资项目进行集体决策,避免个人决策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和风险变化。对于资金营运,制定严格的信用政策和存货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优化存货管理,采用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如经济订货量模型等,降低存货积压风险。
(二)提高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使其不断更新财务知识,掌握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财务分析和风险评估能力。对于审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审计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财务运作。通过定期的业务培训和案例分析,提高审计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财务人员和审计人员参与行业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政策法规和行业动态,为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财务与审计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和审计软件辅助财务与审计工作。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例如,通过财务软件可以及时生成各种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报告,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信息。审计软件则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高效地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线索。例如,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企业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快速找出异常交易和财务数据波动,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六、结论
财务与审计在企业防范财务风险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财务通过科学的规划、分析和管理,为企业的资金运作提供保障,从源头上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审计则通过对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活动的审查监督,发现潜在风险并督促企业整改。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财务与审计的重要性,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确保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有效应对各种财务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