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免安装在线记账平台 财务软件

固定资产管理要点大解析,财务人必看!

2025-07-26 08:44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与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物质基础,正确的确认与初始计量是有效管理的起点。

  1. 确认条件

    • 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例如,一家制造企业购买的用于生产产品的机器设备,就符合这一条件,因为它是用于生产商品的。
    • 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意味着资产的使用期限较长,不是一次性消耗的。像企业的办公大楼,其使用年限通常会超过一年,满足此条件。
  2. 初始计量

    • 外购固定资产 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假设企业购买一台设备,价款100万元,增值税13万元(可抵扣),运输费5万元,装卸费1万元,安装费2万元,专业人员服务费3万元。那么该设备的入账价值 = 100 + 5 + 1 + 2 + 3 = 111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11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3 贷:银行存款 124
    •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例如企业自行建造一栋厂房,领用工程物资500万元,发生人工成本200万元,应分摊的间接费用50万元。则厂房的入账价值 = 500 + 200 + 50 = 750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在建工程 750 贷:工程物资 500 应付职工薪酬 2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50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借:固定资产 750 贷:在建工程 750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要点

  1. 折旧范围

    •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比如企业的一台旧设备,已经按照规定提足了折旧,虽然还在使用,但不再计提折旧。
      • 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这是由于土地不同于一般的固定资产,其价值通常不会随时间减少。
  2. 折旧方法

    • 年限平均法 公式:年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预计使用年限。假设企业有一台设备,原价50万元,预计净残值2万元,预计使用年限10年。则年折旧额 =(50 - 2)÷ 10 = 4.8万元。
    • 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总工作量。某运输车辆原价3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5%,预计总行驶里程50万公里。本月行驶里程2000公里。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30×(1 - 5%)÷ 50 = 0.57元/公里。本月折旧额 = 0.57×2000 = 1140元。
    •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 = 2÷预计使用年限×100%。在使用初期不考虑净残值,在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例如,一项固定资产原价4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2万元。年折旧率 = 2÷5×100% = 40%。第一年折旧额 = 40×40% = 16万元;第二年折旧额 =(40 - 16)×40% = 9.6万元;第三年折旧额 =(40 - 16 - 9.6)×40% = 5.76万元;第四年和第五年折旧额 =(40 - 16 - 9.6 - 5.76 - 2)÷2 = 3.32万元。
    •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仍以上述固定资产为例,预计使用年限5年,第一年尚可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 = 1 + 2 + 3 + 4 + 5 = 15。第一年折旧率 = 5÷15×100%≈33.33%,第一年折旧额 =(40 - 2)×33.33%≈12.67万元。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1. 资本化后续支出 当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当予以资本化。例如,企业对一条生产线进行更新改造,改造后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延长使用寿命。假设该生产线账面价值300万元,改造过程中发生支出100万元,全部符合资本化条件。账务处理如下:

    • 首先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 借:在建工程 300 累计折旧 (已计提折旧额,假设为1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假设为0) 贷:固定资产 400
    • 发生改造支出: 借:在建工程 100 贷:银行存款等 100
    • 改造完成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400 贷:在建工程 400
  2. 费用化后续支出 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如企业行政部门的办公设备日常修理费5000元,账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5000 贷:银行存款等 5000

四、固定资产清查

  1. 清查流程

    • 定期清查: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一般可按年度进行。首先由资产管理部门制定清查计划,明确清查范围、人员分工等。例如,在年度终了前,资产管理部门组织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参与清查。
    • 实地盘点:各部门人员按照分工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核对固定资产的名称、型号、数量、使用状态等信息与固定资产台账是否一致。对于盘盈或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详细记录相关信息。
    • 差异处理:清查结束后,对盘点结果与固定资产台账的差异进行分析处理。
  2. 盘盈盘亏的账务处理

    • 盘盈 按前期差错进行处理。假设企业盘盈一台设备,重置成本为10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1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假设所得税税率为25%,则需补缴所得税2.5万元)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5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5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0.75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5
    • 盘亏 按盘亏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假设企业盘亏一台设备,账面价值5万元,已提折旧2万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3 累计折旧 2 贷:固定资产 5 查明原因后,如果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应由责任人赔偿1万元,其余计入管理费用。 借:其他应收款 1 管理费用 2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3

五、固定资产的处置

  1. 出售、报废和毁损

    • 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按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按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借记“累计折旧”科目,按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按固定资产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例如,企业出售一台设备,原价80万元,已提折旧3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45 累计折旧 3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 贷:固定资产 80
    • 发生清理费用 清理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交税费”等科目。假设清理过程中发生清理费用3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3 贷:银行存款 3
    • 出售收入、残料等的处理 企业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等,应冲减清理支出。如果出售设备取得价款50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银行存款 50 贷:固定资产清理 50
    • 保险赔偿的处理 应由保险公司或过失人赔偿的损失,借记“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假设应由保险公司赔偿2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其他应收款 2 贷:固定资产清理 2
    • 清理净损益的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借记“资产处置损益”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上述例子中,固定资产清理净收益 = 50 + 2 - 45 - 3 = 4万元。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4 贷:资产处置损益 4
  2. 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这些情况下固定资产的处置,除按照上述固定资产清理的步骤进行账务处理外,还需根据具体的准则规定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要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根据不同情况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等。假设企业以一项固定资产换入另一项资产,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30万元,公允价值40万元,不涉及补价且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以公允价值40万元计量。账务处理为: 借:固定资产清理 30 累计折旧 (假设已提折旧10万元)10 贷:固定资产 40 借:换入资产(假设为长期股权投资) 40 贷:固定资产清理 30 资产处置损益 10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涵盖了从确认计量到折旧、后续支出、清查及处置等多个关键要点,财务人员只有全面掌握这些要点,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为企业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提供有力支持,保障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
账号注册
账号: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立即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