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舟云财务软件

当前位置:文章首页 > 审计知识 >

审计知识入门,开启财务新视野

2025-03-31 11:29

一、审计的基本概念

  1. 审计的定义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简单来说,审计就是对财务信息和经济活动的一种审查与监督,确保其真实、合法、有效。

  2. 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通过审计,能够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例如,投资者在决定是否投资一家企业时,往往会参考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 审计的分类 审计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审计主体分类,可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政府审计由政府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具有强制性;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的审计,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注册会计师审计则是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的审计,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可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等。

二、审计流程

  1. 接受业务委托 审计人员首先要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其基本情况,评估审计风险。例如,对于一家新成立的企业,其内部控制可能不够完善,审计风险相对较高。在评估风险后,若决定接受委托,双方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范围、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等。

  2. 计划审计工作 这一阶段需要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等;具体审计计划则更详细地规划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例如,确定对哪些账户余额和交易进行实质性程序,何时进行这些程序等。审计人员需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来合理制定计划。

  3.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是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等方法来获取信息。例如,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比率,与同行业数据进行对比,看是否存在异常波动,从而发现潜在的风险点。

  4. 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如果预期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运行有效,审计人员需要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例如,检查企业的采购审批流程是否按照规定执行。实质性程序则是直接针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如对存货进行盘点,检查存货的数量和价值是否准确。

  5. 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在完成所有审计程序后,审计人员需要汇总审计证据,进行审计调整,形成审计结论。如果审计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审计人员将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存在重大错报,根据情况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三、常见审计方法

  1. 检查记录或文件 审计人员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记录或文件进行检查,以获取审计证据。例如,检查发票的真实性、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等。这种方法可以直接验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观察 观察是指审计人员查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执行的程序。例如,观察仓库管理人员对存货的盘点过程,看是否符合规定的盘点程序,是否存在账实不符的迹象。观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实际操作与书面规定是否一致。

  3. 询问 审计人员通过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询问,获取审计证据。例如,向销售人员询问产品的销售情况,向财务人员询问资金的使用情况等。询问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线索,但通常需要结合其他审计方法进行验证。

  4. 函证 函证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从第三方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常见的函证有应收账款函证、银行存款函证等。通过函证,审计人员可以验证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银行存款的余额等重要信息,减少被审计单位虚构或隐瞒相关信息的可能性。

  5. 重新计算 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进行独立计算,以验证其准确性。例如,重新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产品成本的计算是否正确等。重新计算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计算过程中的错误。

  6. 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例如,重新执行销售合同的审批流程,看是否与规定的流程一致,以验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四、内部控制审计

  1. 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简单来说,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的一套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机制,确保企业经营活动有序进行。

  2.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 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 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的监督等要素。然后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评估其是否有效运行。例如,检查企业的采购控制活动中,是否有合理的请购、审批、采购、验收等环节,且这些环节是否按照规定执行。最后,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指出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缺陷等问题。

五、财务报表审计

  1.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发表审计意见。

  2. 财务报表审计的重点关注领域 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审计人员通常会重点关注收入确认、存货计价、固定资产折旧、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等领域。例如,收入确认可能存在提前或推迟确认的情况,审计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销售合同、收款情况等进行综合判断。存货计价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利润,审计人员需要检查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符合规定且一贯运用。

  3. 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与技巧 审计人员会运用多种审计方法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除了前面提到的检查记录或文件、观察、询问等方法外,还会进行分析性复核。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看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对于异常波动的项目,审计人员会进一步追查原因,以确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总之,审计知识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是开启财务新视野的重要钥匙。无论是从事财务工作的基层人员,还是企业管理者,了解审计知识都有助于更好地管理企业财务,保障财务信息的质量,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读者对审计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审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
微信扫码登录 去使用财务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