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财务分析在企业的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准确、全面的财务调查则是财务分析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石。只有深入细致地进行财务调查,才能获取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和业务信息,从而为财务分析提供有力支撑,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结论。
二、财务调查的数据来源要点
- 内部财务数据
-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记录了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是财务调查最直接的数据来源。财务人员要对总账、明细账等各类账簿进行仔细审查,确保账账相符、账证相符。例如,检查应收账款明细账时,要关注账龄分布,分析是否存在长期挂账且回收困难的款项。对于账龄较长的款项,需进一步核实其形成原因,是客户经营不善导致付款延迟,还是企业自身销售信用政策存在问题。
- 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集中体现。在财务调查中,要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以资产负债表为例,不仅要关注资产、负债的总体规模,还要分析各项资产、负债的结构。比如,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过高,可能意味着企业的资产流动性较差;而短期负债占总负债比例过大,则可能面临较大的短期偿债压力。通过对财务报表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其他企业或企业自身历史数据对比,找出异常变动项目,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
- 业务部门数据
- 销售部门:销售部门掌握着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信息,包括销售合同、订单、客户信息等。财务人员应与销售部门紧密合作,获取这些数据。例如,分析销售合同中的收款条款,判断企业的收款风险。如果大部分合同都采用赊销方式,且信用期较长,那么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就相对较高。同时,通过分析不同客户的销售数据,了解企业的客户结构和销售分布,评估企业对大客户的依赖程度。若企业大部分销售额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客户身上,一旦这些大客户出现经营问题或减少订单,将对企业的销售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 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数据对于财务调查也至关重要。采购合同、供应商信息以及采购价格等数据,有助于财务人员了解企业的采购成本和供应稳定性。比如,对比不同供应商的采购价格,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降低采购成本的空间。若企业长期从单一供应商采购,可能面临供应商议价能力强、供应中断等风险。此外,关注采购订单的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因供应商交货延迟导致企业生产停滞的情况,进而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入。
三、业务流程审查要点
- 销售与收款流程
- 销售环节:在销售环节,要审查销售政策的合理性。例如,企业的销售折扣政策是否符合市场情况和企业自身利益。如果销售折扣过大,虽然可能短期内提高销售量,但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检查销售合同的签订是否规范,合同条款是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关于交货时间、质量标准、付款方式等关键条款。对于一些复杂的销售合同,如涉及分期收款、售后回购等特殊业务的合同,要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准确判断和处理。
- 收款环节:关注收款方式和收款及时性。企业应尽量采用安全、便捷的收款方式,如银行转账等,减少现金收款带来的风险。同时,建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及时催收账款。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若周转率过低,说明企业的收款效率低下,可能存在大量逾期账款,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对于逾期账款,要制定相应的追款措施,如发送催款函、与客户协商还款计划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等。
- 采购与付款流程
- 采购环节:审查采购需求的合理性,是否存在盲目采购或重复采购的情况。例如,通过分析库存数据和生产计划,判断采购数量是否恰当。如果库存积压过多,可能是采购计划不合理导致的。同时,对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要严格把关,综合考虑供应商的信誉、产品质量、价格、交货期等因素。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和考核,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 付款环节:确保付款审批流程的规范。付款申请应经过相关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多层审批,防止资金的不合理支出。关注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合理安排付款,争取最有利的付款条件,如获得现金折扣等。例如,若供应商提供“2/10,n/30”的现金折扣条件,企业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在10天内付款,以享受2%的折扣,降低采购成本。
四、财务风险识别要点
- 流动性风险
- 指标分析:通过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来评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认为该比率应在2左右较为合适;速动比率=(流动资产 - 存货)÷流动负债,一般应保持在1左右。如果流动比率或速动比率过低,说明企业可能面临短期偿债困难,存在流动性风险。例如,某企业的流动比率为1.2,速动比率为0.8,明显低于合理水平,这可能意味着企业在短期内难以足额偿还到期债务,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是流动资产结构不合理,如存货积压过多,还是流动负债规模过大。
- 现金流量分析: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特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持续为负,说明企业的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较差,可能无法通过自身经营获取足够的现金来维持运营和偿还债务。同时,分析现金流量与净利润之间的关系,若净利润较高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足,可能存在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存货积压等问题,导致利润质量不高。
- 信用风险
- 客户信用评估:对客户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是识别信用风险的关键。评估内容包括客户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信用记录等。可以通过查阅客户的财务报表、银行征信报告,以及向其他供应商了解客户的付款习惯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对于信用状况不佳的客户,应谨慎与其开展业务,或采取更为严格的信用政策,如缩短信用期、提高预付款比例等。
- 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准备计提。账龄越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根据账龄情况,合理计提坏账准备,反映应收账款的真实价值。例如,对于账龄在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按照5%计提坏账准备;账龄在1 - 2年的,按照10%计提等。同时,建立应收账款预警机制,当应收账款余额或账龄出现异常变化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信用风险。
五、结论
财务调查要点涵盖数据来源、业务流程审查以及财务风险识别等多个方面。财务人员只有全面掌握这些要点,深入细致地开展财务调查工作,才能为财务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和信息支撑。通过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要不断积累经验,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财务调查要点,提高财务调查和分析的质量。
——部分文章内容由AI生成——